梅毒诊断的方法学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梅毒诊断的方法学对比研究

周艳春

周艳春

【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系统性的传染病。近年来梅毒的发病明显上升,临床症状和体症也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梅毒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对比多种梅毒检测方法,为不同要求下的血站筛查、复查、临床检验人员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性病;梅毒;诊断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18-01

梅毒是人体感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P)后发生的不仅仅局限于皮肤或生殖系统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梅毒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并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症。梅毒螺旋体一旦侵入人体后,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反应素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感染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主要办法。早期发现可控制传染,及时治疗,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害。目前临床梅毒螺旋体诊断方法越来越便捷、实用,但是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选测快速、价廉、简便、敏感且特异的诊断方法,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1梅毒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的检测: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已出现硬下疳,但梅毒血清反应仍阴性者。

1.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收集害处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立即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活动的梅毒螺旋体。病原体检查,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免疫荧光染色:用抗酶素螺旋体抗体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加非致病性螺旋体培养物进行吸收,再与异硫氰酸荧光素(rrrc)相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的梅毒螺旋体。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优点。

1.3涂片染色法:梅毒螺旋体为革兰染色阴性,普通生物染色剂不易使其着色,瑞特氏或姬姆萨染色法将其染成红色,经镀银染色后,在淡棕色背景下查见梅毒螺旋体。

1.4PCR检测:PCR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检验技术之一。所谓PCR即多聚酶链式反应,即从选择的材料扩增选择的螺旋体DNA序列,从而使经选择的螺旋体DNA拷贝数量增加,能够便于用特异性探针来进行检测,以提高诊断率。直接检测TP的DNA物质,敏感特异,但PCR方法在普通实验室操作中容易造成PCR污染,且仅用于检测病原,故并不能取代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2梅毒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后,可产生两种抗体,非特异性的抗心磷脂抗体,可用牛心磷脂检测,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可用梅毒螺旋体检测出来,称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

2.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这类试验的抗原分为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的混悬液,用来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由于这些试验具有相同的标准化抗原,所以敏感性相似。常用的有三种:①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②血清不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USR);③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可用作临床筛选,并可作定量,用于疗效观察。

2.2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包括有:①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②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③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等。这类试验特异性高,主要用于诊断试验。但这种方法是检测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IgG,充分治疗后仍能持续阳性,甚至终生不消失,因此,不能用作疗效观察。

2.3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是近年来才有的新的诊断梅毒的方法。IgM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用它来诊断梅毒具有敏感性高,能早期诊断,能判定胎儿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等优点。特异性IgM类抗体的产生是感染梅毒和其他细菌或病毒后机体首先出现的体液免疫应答,一般在感染的早期呈阳性,随着疾病发展而增加,IgG抗体随后才慢慢上升。经有效治疗后IgM抗体消失,IgG抗体则持续存在,TP-IgM阳性的一期梅毒病人经过青霉素治疗后,约2~4周TP-IgM消失。二期梅毒TP-IgM阳性病人经过青霉素治疗后,2~8个月之内IgM消失。此外,TP-IgM的检测对诊断新生儿的先天性梅毒意义很大,因为IgM抗体分子较大,其母体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如果TP-IgM阳性则表示婴儿已被感染。

3脑脊液检查

晚期梅毒患者,当出现神经症状,经过驱梅治疗无效,应作脑脊液检查。这一检查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均有帮助。检查项目应包括:细胞计数、总蛋白测定、VDRL试验及胶体金试验。

4讨论

目前梅毒检测方法的发展突飞猛进,一般认为感染梅毒后可检出阳性结果的试验顺序通常是FTA-ABS试验一非特异性试验一TPHA试验,但在以早期诊断为目的情况下,可以几种方法同时进行,常用的是一种或两种非特异性试验和一种特异性试验联合检查,一般选用VDRL和RPR试验与TPHA试验配合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和PCR诊断有症状的先天性梅毒时,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无症状的婴儿诊断时需慎重,应考虑存在非特异性的抗体反应。TP检验方法的应用由于目前已获得特异性抗原的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的纯制品,使得当前对梅毒的诊断仍能以血清学试验为可靠的依据,但因试用于临床诊断时间尚短,仍应结合病史和全面地体格检查而做出诊断。

参考文献

[1]周平玉,顾志英,钱伊弘,等.早期梅毒皮损形成机制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4):254-256

[2]王露楠,邓巍,李金明.梅毒螺旋体感染同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临床评价[J].中华临床检验杂志,2002,25:352-353

[3]郭兑山,宁平,方德强,等.梅毒螺旋体在抗体IgGE-LISA和RPR试验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2):88-89

作者单位:154600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