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的分类使用和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使用和评价

李欣

(青海省中医院药剂科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针对糖尿病的患者口服降糖药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对降糖药的分类及使用等情况展开研究分析。目的是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以强化疗效。

【关键词】降糖药;口服;分类使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377-02

引言

胰岛素的分泌发生异常或者胰岛素功能出现障碍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属于代谢疾病中的一种,高血糖是主要的临床病症[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生活习性也在不断地改变,从而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生活。因为病程相对较长的糖尿病,导致患者需长期口服降糖药且接受相关治疗,所以对患者展开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教育,指导患者选择服用正确的降糖药等措施,对患者血糖的稳定控制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有利。

1.关于口服降糖药的分类情况

1.1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

胰岛素促泌药中的磺酰脲素与胰腺中有助于胰岛素的分泌功能的β细胞产生化学反应。这种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对胰岛素的受体具有修复作用,对胰岛素受体的损伤也有修复作用;(2)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很大的提升作用;(3)对血液的粘稠度有很强的修复作用;(4)能够提升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5)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具有高效地缓解及控制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对非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常用此药展开的治疗。

1.2双胍类降糖药

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肝脏减少生成葡萄糖有很强的作用,可以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附近组织加快与葡萄糖的反应,便于非胰岛素介导的代谢作用,最终降低血糖的含量。

1.3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阻止小肠内的α葡萄糖苷酶的生成是该抑制药的主要功效,且对糖类的分解成为葡萄糖有很强的阻碍作用,还能降低小肠对分解的葡萄糖的吸收量,降低了患者在用餐之后血糖水平含量上升的程度,进而对血糖维持在同一水平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1.4噻唑烷酮类(胰岛素增敏药)

噻唑烷酮类与双胍类降糖药基本具有相同的功效,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是该类药物的主要功效,例如:脂肪及肌肉等,对胰岛素抵抗作用有所下降,使β细胞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以维持血糖的平衡。

1.5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

作为促泌药中的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与磺酰脲类基本具有相同的功效,存在的不同之处在于与β细胞膜上的结合点不同,非磺酰脲类不能进入到β细胞之内,不能阻碍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不能帮助发育较差的β细胞有效地生成胰岛素,也就是说不能很好地衰竭β细胞功能。

2.关于口服降糖药的正确应用

2.1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

在临床上运用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有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及格列吡嗪等是使用率相对较高的几种药品。其中格列齐特非常适合Ⅱ型糖尿病患者,但对肝肾功能哟障碍的患者不适合使用,因该种药物有较为温和的降糖功能,可有效的抵抗血小板的粘附力。格列本脲的对患者的降糖功效有较为显著的功能,减缓了细胞的代谢速度,还要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现象,对老年患者及肝脏功能有障碍的患者不适合使用。格列喹酮对患者的降糖作用不是很显著,有95%的药效直接从胆道排出,在临床上,该药品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适用。格列吡嗪对血小板的集中有较强的阻碍作用,对Ⅱ型的糖尿病患者且还具有脂代谢功能紊乱的患者非常适用,并且还不容易对患者造成低血糖。

2.2双胍类降糖药

双胍类降糖药有二甲双胍及苯乙双胍两种类型。其中苯乙双胍非常容易引起患者乳酸性酸中毒,因此临床上该药物对患者不常使用。拥有可靠性及安全性的二甲双胍,是一种只降低患者的血糖,对其血糖的正常含量不产生影响,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概率较低,可以保护心血管、胰岛细胞及肝脏的功能,对于Ⅱ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适用。

2.3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伏格列糖及阿卡波糖是使用率较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该类药物具有无低血糖风险的优点。尤其对空腹血糖属于正常范围,而餐饮之后血糖出现异常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该类药物还可用对Ⅰ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展开治疗,对夜间低血糖及中老年患者也有显著的疗效。有研究表明,该抑制药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及大血管的发生率有降低作用,另外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口服该药的是在进食第一口的时候开始嚼食服用,与其他的药物一起服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低血糖症状。

2.4噻唑烷酮类(胰岛素增敏药)

吡格列酮及罗格列酮是使用率相对较高的噻唑烷酮类药物。噻唑烷酮类具有能降低三酰甘油及血糖的特点,在临床上常用于对服用其他降糖药疗效不明显的、对胰岛素有较强抵抗反应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比较理想。服用最佳时间是用餐前伴小时服用。但据报道,该药物对绝经后的妇女能提升其发生骨折的风险系数[2]。

2.5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

那格列奈及瑞格列奈是使用率相对较高的胰岛素促泌药。那格列奈对餐饮后的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能改良有效效果,也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作用。瑞格列奈对血糖具有稳定作用,能改应激水平,同时对心血管能降低其并发症,可以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展开有效控制,有92%的药效直接从胆道排出,在临床上该药品常对Ⅱ型糖尿病同时还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适用。

3.结语

结合本次分析可知,降糖药种类较多,且在适用患者类型上同样存在有一定差别,为有效保障该类药物治疗效果,更需要合理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守奎.常用口服降糖药分类及评价[J].医药导报,2016,35(z1):79-81.

[2]洪天配,郭晓蕙.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9):769-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