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恢复期患者家庭氧疗正确操作方法及认知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慢阻肺恢复期患者家庭氧疗正确操作方法及认知误区

甘雪梅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610500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慢阻肺恢复期患者长期接受规范的家庭氧疗是延长其寿命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能够有效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并可延缓病情恶化,减少入院次数和治疗费用。然而,由于部分患者或家属对氧疗知识了解不足,使其对氧疗产生一些误区,影响氧疗依从性,进而导致氧疗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理想。为此,本文将重点介绍慢阻肺家庭氧疗的重要性、准确操作方法以及常见误区等,以供人们学习了解。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期患者家庭氧疗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氧疗为慢阻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其治疗周期长,家庭氧疗的作用就不可忽视了。有研究发现,长期坚持家庭氧疗(每日≥15h,持续≥6个月)的慢阻肺患者其在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不吸氧者。长期氧疗能够有效纠正慢阻肺患者的低氧血症,并可缓解其呼吸困难症状,有助于预防或延缓病情进展,这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再入院次数和住院时间)。

2哪些慢阻肺恢复期患者适宜长期进行家庭氧疗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的要求,慢阻肺恢复期患者需符合以下两项中任一项指征方可长期进行家庭氧疗:(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少于88%,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少于55mmHg的慢阻肺患者;(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少于88%,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55~60mmHg之间,或伴有右心衰、肺动脉高压等慢阻肺患者。

3家庭氧疗的方法

3.1合理控制氧气流量及吸氧时间

在进行家庭氧疗前,患者需到医院呼吸内科门诊进行血气分析,经医师核实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家庭氧疗。氧流量控制在1~2L/min,每日吸氧持续时间≥15h。在开始吸氧的1周后需到医院复查血气分析,评估家庭氧疗的效果,了解是否存在其他问题。然后每月进行1次血气分析复查,了解氧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2正确使用制氧机

首先,将制氧机的电源插头插至电源插座上,制氧机亮红灯后在湿化瓶加入适量蒸馏水(液体量一般为湿化瓶的1/2),并将其与制氧机的出氧口连接。然后,把输氧管套进湿化瓶的出氧口,打开制氧机的“启动”键,“绿色”等亮显示机器处于工作状态,调节合适的氧流量,检查扬起流程是否畅通,并用湿棉签轻拭干净鼻孔,自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开始吸氧。吸氧停止时,先将鼻导管拔出,再关闭氧流量表。此外,还需加强吸氧装置的管理,每日使用清洁剂清洁1次鼻导管,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且湿化瓶也需每天用清水冲洗并更换湿化液。

3.3记录氧疗情况

进行家庭氧疗的患者需要做好氧疗日记,详细记录每次氧疗的时间、氧流量、氧疗后病情变化等,并在复查时给予临床医师,便于医师了解氧疗效果及时调整氧疗方案。同时,慢阻肺患者及家属需学会自我观察、评估病情,若进行氧疗后精神状态好转,呼吸频率或心率减慢,口唇紫绀症状减轻,表明了吸氧治疗有效,需继续坚持治疗,反之表示氧疗效果不好或无效,需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防病情加重。

4家庭氧疗常见误区

4.1误区一

大部分慢阻肺恢复期患者往往是在出现明显的胸闷、气促症状时才开始进行吸氧,症状缓解后立即停止。其实,慢阻肺患者的机体早已耐受了低氧环境,此时若仅依赖自身感觉进行氧疗,一般是不准确的。家庭氧疗是一场“持久战”。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解读(GOLD)也明确指出,慢阻肺恢复期患者只有每日吸氧≥15h才能改善肺功能情况,显著提高其生存率。

4.2误区二

有部分患者认为,“一日之计在于晨”,故吸氧的最好时段是在日间。其实,随着迷走神经的兴奋以及平卧时膈肌的上抬,夜间更为容易出现呼吸功能抑制、低氧血症等表现,故夜间睡眠进行氧疗效果更好。

4.3误区三

“氧气浓度越高治疗效果就越好?”这是最常见的误区。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十分奇妙的。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均合并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CO2的潴留会抑制延髓呼吸中枢,此时颈动脉的化学感受器感知到机体的低氧环境就会刺激中枢的呼吸驱动。若输入过高氧浓度反而会抑制呼吸中枢,使慢阻肺患者的CO2潴留,严重的还会出现肺性脑病。因此,慢阻肺患者应遵医嘱选择持续的低流量吸氧,氧流量调节在1~2L/min为宜。

4.4误区四

有部分慢阻肺恢复期患者认为长期进行氧疗会“上瘾”。其实,氧气为人体每时每刻都需要的,而氧疗只是将体内缺少的氧气进行补给,改善机体供养情况,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并没有让药物进入到体内,故吸氧是不会让机体对其产生依赖性的,故其是不会“上瘾”的。

总之,正确的家庭氧疗是恢复期慢阻肺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需切记不要一昧依赖于家庭氧疗,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加重,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