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线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田青水张宝明通讯作者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2

摘要:目的探讨线扎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2015年2月至2015年9月笔者主刀进行的22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所有患者均应用线扎法处理阑尾根部及系膜,总结手术技巧,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全组病例应用线扎法顺利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线扎法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炎

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普外科急腹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则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其治疗原则是早期手术。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appendectomy,OA)历经百余年,一直是治疗阑尾炎的标准术式。德国的Semm教授[1]于1983年首次报道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LA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与OA比较,LA存在诸多优势,如腹腔探查全面、创伤小、快速康复、美观等,使其成为阑尾炎首选术式[2,3]。笔者自2015-2至2015-09开展LA术22例,全部采用无夹、全结扎技术,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2月到2015年9月笔者主刀进行LA术共2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19~66岁。平均37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4例,慢性阑尾炎1例。按复杂程度,不复杂阑尾炎15例;复杂阑尾炎共7例,其中完全腹膜后阑尾1例,阑尾粘连包裹于盲肠壁且根部穿孔1例,阑尾根部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2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合并穿孔1例,合并根部坏疽1例)。

1.2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排空膀胱,常规备皮,全麻气管插管,取平卧位,采用三孔法,观察孔位于脐上缘,常规建立气腹,腹内压12mmHg,放置10mmTrocar后引入腹腔镜全面探查腹腔,排除其它疾病,确诊后在左下腹反麦氏点处置入10mm或5mmTrocar,为主操作孔,耻骨联合上方两指偏左侧放置5mmTrocar,为副操作孔。主刀与扶镜手均位于病人左侧,此时调整病人体位为头低足高位,向左侧倾斜30度,充分显露回盲部。用抓钳提起阑尾,用分离钳于阑尾系膜根部无血管区穿过,剪合适长度的7号丝线经主或副操作孔引入腹腔,用上述分离钳钳夹丝线并穿过阑尾系膜根部,腔内打结整束双重结扎系膜根部,紧贴阑尾电凝并离断系膜,7号丝线双重结扎阑尾根部,结扎线远侧5mm处剪断阑尾,残端粘膜电灼。阑尾经主操作孔或观察孔取出,清理腹腔,根据病情放置引流管。

2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LA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98min,最长150min,最短50min。22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出现,住院时间3~10d,平均5.3d。

3讨论

对于医生而言,LA与OA的差别仅仅是手术切口与操作习惯的改变,变三维视觉为二维平面视觉,变直接触觉为间接触觉,但腹腔内的操作并无明显改变。但对于病人而言,切口更小、疤痕更隐蔽、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因此短短30余年,LA手术就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阑尾炎的首选术式。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关键环节是阑尾根部和系膜的处理,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点[4]。阑尾系膜可应用超声刀、ligasure等能量设备离断,安全快捷,但在基层医院因各种限价而无法推广。亦可应用钛夹、hemlock夹来处理阑尾根部及系膜,但是钛夹易松动、hemlock夹对炎症水肿组织压榨严重易致组织切割断裂。而丝线结扎费用低廉,且长期存留对人体无损伤,但是要求术者有较高的腔镜操作技能。笔者认为腔镜下的缝合结扎技术是腔镜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样才能成熟应对术中的各种情况。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决定应用丝线腔内全结扎技术进行LA术,前期在自制模拟器上大量练习,之后在LA术中进一步熟练操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笔者发现本组病例的住院费用较OA并没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偏长,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第一,尚处于LA开展初期,手术的熟练程度欠缺;第二,样本较小,而复杂阑尾炎约占1/3,复杂阑尾炎手术困难,用时明显延长,导致全组病例平均用时延长;第三,采用腔内全结扎技术,“纯手工”操作,且阑尾根部及系膜均为双重结扎,操作相对复杂费时。但是这点手术时间的延长并没有延缓病人的恢复,全组病人术后均顺利恢复,且无并发症出现。而且笔者相信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手术时间会进一步缩短。

笔者体会,在处理系膜时,整束双重结扎即使系膜比较肥厚,只要结扎确切,可靠性没有问题;另外阑尾动脉是终末动脉,在系膜内走行过程中逐渐变细,紧贴阑尾处为细小的终末分支,紧贴阑尾电凝、切断系膜,可以避开阑尾动脉主干,止血效果更加确切,而且阑尾剥离较光也便于标本取出[5,6];手术结束前再直视下观察系膜残端,如有渗血,还可用分离钳分段夹住系膜残端,通电凝固。通过以上处理,本组病例术后均无出血发生。

阑尾根部的处理,笔者体会丝线结扎适用范围更广,不受根部水肿、增粗的限制,对有炎症、较粗短的阑尾更为合适。而施夹法因阑尾粗大夹闭困难,或因水肿质脆而易压碎组织,存在诸多限制。本组一例病人因根部穿孔,炎症水肿明显,根部结扎后欲在其远侧hemlock夹夹闭,结果直接压榨离断阑尾,结扎线亦脱落,虽经间断全层缝合关闭阑尾残端,但手术时间显著延长,实属“画蛇添足”。本组全部采用丝线双重结扎阑尾根部,根部坏疽或穿孔者,尽量在邻近坏疽或穿孔的盲肠侧健康组织上结扎,必要时可用3-0薇荞线于盲肠壁间断浆肌层8字缝合包埋,术后均无粪漏发生。本院无圈套器,但笔者认为熟练掌握腔镜下打结技术后,对阑尾根部的丝线打结与圈套器相比安全性并无差别,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上评价,丝线打结法性价比更优。

笔者体会,当阑尾炎症重,阑尾周围肠管炎症水肿、粘连、麻痹等因素,可能会造成阑尾及系膜根部“淹没”在肠管间,采用三孔丝线结扎的方法,打结时阑尾及系膜根部显露不佳,有一种“缺一只手”的感觉,操作非常不便。笔者通过查阅文献,采用丝线悬吊辅助牵引的方法来增加显露[7],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紧贴阑尾体部经系膜戳孔引入合适长度的丝线,结扎阑尾体部,于阑尾顶部腹壁对应位置用粗针头引入一线袢,将结扎线用线袢引出体外提拉行辅助牵引。应用这一方法,既增加显露,大大方便了操作,又不增加创伤,值得推荐。

关于丝线结扎的技巧,笔者至少打三重结,第一个结为外科结,这样线结不易松动,而且要原位打结,逐渐用力收紧,切忌暴力,还要充分利用腔镜的放大作用,手眼配合,打结的同时观察线结收紧的程度及组织有无切割,做到打紧而不“打死”。笔者体会依靠手感打结力度更加合适,既不易将水肿质脆的阑尾及系膜割断,又不易松动脱落,是一种既安全方便又省钱的好方法。

微创技术脱胎于传统开放手术,又高于传统开放手术,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开放手术。因此,要在OA的基础上开展LA,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万无一失。无论何时,不能过于教条地使用某一方法,在LA术中遇到困难无法推进时,要及时的更换器械、方法或适时的中转开腹手术,这是保证患者安全、手术成功的必备措施。

参考文献:

[1]SerumK.Endoscopicappendectomy.Endoscopy,1983,15(2):59-64.

[2]徐大华,刘东斌.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指征及技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5):499-502.

[3]KorndorfferJR,FellingerE,ReedW.SAGESguidelineforlaparoscopicappendectomy.SurgEndosc,2010,24(4):757-761.

[4]赵松,余红涛,史金龙,等.腹腔镜下结扎技术处理阑尾残端的体会.腹部外科,2012,25(6):371-372.

[5]邱庆安,杨毅军,刘宁,等.免钛夹和圈套器的腹腔镜阑尾逆行切除术.中国内镜杂志,2011,17(4):443-444.

[6]张自立,孟祥朝,孙惠军,等.无钛夹电凝分离阑尾系膜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1):126-127.

[7]孙轶,梁天伟,卢永刚,等.简易腹腔镜阑尾手术悬吊法的临床应用研究.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6):609-611.

作者简介:田青水(1976-12),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外科专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