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培训对护理本科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及静脉采血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分级培训对护理本科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及静脉采血效果评价

冯蕾龙婷吴雷吴青曹春兰张争鸣张杪(通

(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级培训”这一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的静脉穿刺采血技能的效果。方法:将进入临床实习的62名实习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名。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静脉穿刺采血技能的分级培训,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培训,利用自行设计问卷,从学生自我评价、带教老师评价以及病人评价三个方面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自我评价显示,分级培训前后,学生对静脉穿刺采血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提高;实验室带教老师的评价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进行分级培训后,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以及病人的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实验组的评价结果较好。结论:分级培训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静脉穿刺采血技能有效。

【关键词】分级培训;静脉采血;护理本科实习生;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250-01

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是临床辅助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能为医生分析、诊断病情和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能之一,也是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如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局部淤血、血肿、出血、疼痛、回血慢或不回血、局部发红等不良反应[1]。不良反应既影响了再次静脉采血,又给患者造成痛苦,并且还直接影响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2]。有研究表明,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护士的操作技能、护患之间的配合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3]。为了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的静脉穿刺采血技术、静脉采血护理干预能力,以及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本研究通过分级培训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取得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

1.1对象

选取即将进入同一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同年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62名,其中男生12名,女生50名,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1名。

2.方法

2.1对实验组的同学进行分级培训。

2.1.1培训内容

(1)如何正确选取静脉进行穿刺;

(2)掌握穿刺技术,护生在实验模型上反复操作练习;

(3)正确使用止血带的指导;

(4)拔针的操作;

(5)正确的按压方法(按压部位要准确,按压时间要适当)

(6)心理干预能力的提高训练:

A.心理干预能力:针对患者常见的紧张、疼痛等临床症状进行护理心理干预,这就包含护患沟通技巧及护理工作礼仪的培训。通过实验室老师对沟通技巧及护理工作礼仪相关知识的讲解以及师生在实验室进行案例场景模拟演练,从而提高护生的患沟通能力与工作礼仪。钟小燕等[4]的研究显示,在体验者采血前后进行有效心理沟通,可明显缓解其负性情绪,保证静脉采血顺利完成。相关研究表明[5-6],心理干预对降低静脉采血的不良反应是有效的。

B.特殊临床症状的护理干预:针对晕针、晕血这些特殊的静脉穿刺、采血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老师对学生讲解发生以后的处理原则及措施。

2.1.2分级培训第一步:实验室加强培训

由实验室带教老师针对培训内容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静脉采血技能加强培训,并在训练前后,分别对学生及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经护理专业的5位专家检验信效度,其中“分级培训教学效果对比研究(学生版)”问卷内容效度为0.93,Cronbach'sα系数是0.81;“分级培训教学效果对比研究(教师版)”问卷内容效度为0.94,Cronbach'sα系数是0.83。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结果。对学生发放问卷共62份,回收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对带教老师发放问卷62份,回收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2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选择配对t检验;两组对照,选择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综合能力比较

对纳入本次研究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评成绩及《基础护理学》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综合能力及专业成绩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

表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比较(x-±s)

3.2效果评价

分级培训后,实验组学生自我评价、带教老师及病人评价学生在静脉采血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上有较大提高。且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临床实习是护理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关键阶段。能否及时、定量、顺利地采集到符合要求的血液标本,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点内容。

护士操作不扎实,手法不熟练等,是静脉采血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血液采集中通过娴熟的技术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缩短了针头在静脉中的停留时间,这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分级培训”的反复训练、强化训练,对护理本科实习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3.

[2]孙晓荣.预见性护理对高校新生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1):73-74.

[3]黄志萍.门诊患者静脉采血相关问题调查结果及采血知识掌握程度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4(4):54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