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让心理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吕小军

江苏省泰兴市溪桥初级中学吕小军

很多教育作品里都提及“情商”远比“智商”重要,学生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关键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综合素质的优劣。因此,对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尤其是班主任,应把“育德育人”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

一、关注“经济困难”学生,坚定“寒门出英才”的信念现在农村富裕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较困难,生活相对维艰。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多为经济困难学生捧出一颗爱心,常与他们交心,诱导他们不与别人比吃穿,要比就比“双手”和“大脑”。简言之,就是与人比能耐,有能耐就能创造出用之不尽的财富。

二、关注“家庭单亲”学生,懂得“疾风知劲草”的道理由于天灾人祸、父母离异等原因,目前,“单亲”学生还为数不少。这部分学生自卑、孤独心理相当严重。我们必须伸出援助之手,把他们拉向正确成长的轨道。这些学生失去的父爱或母爱,我们老师应设法给予弥补。如举行“快乐的集体生日联欢”“我向老师道苦衷”“爸爸(妈妈)你辛苦了!”等主题班会,都能使这些“单亲”学生找到人生的航标,生活的坐标,增添与生活抗争的勇气和精神。

三、关注“思维后进”学生,鼓足“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勇气由于家庭环境、生理发育、遗传基因等原因,就同一个年级或同一个班级而言,思维的敏捷度是不同的。《温柔的坚持》道53尽了“平等”“包容”的理念,日常工作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给予他们“优惠”待遇,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四、关注“自流放纵”学生,明白“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真谛遇到这类学生,我们绝不可有“敌意感”,应抢先一步主动跟他们“交友”,弄清他们自流放纵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注入“强心剂”,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可信赖的人。

五、关注“沉湎溺爱”学生,牢记“老大徒伤悲”的古训我们应当发挥学校“心育”的优势,让学生从家庭的“宠爱”“溺爱”中解脱出来,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深刻内涵。教师在个别教育的基础上,可因时因情制宜,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家庭“小孝星”、“家庭小主持”的评选活动,召开“夸夸长辈”“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爸(妈)请别这样疼我!”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懂得如何理解人、同情人、体贴人、关心人,以自己的刻苦努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努力在学生的心田上埋下“独立进取”的种子,由“自然人”成长为为别人着想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