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失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颈源性失眠

颈源性失眠

【关键词】失眠关节错位针刀穴位【定义】

失眠包括入睡困难和睡眠不深,与脊柱相关的失眠多见于颈部疾患所致的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受压),使大脑的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熟,大多两者并存。交感神经受刺激常由于颈椎的退变,加上外伤或劳损,使颈椎关节错位,椎间不稳或颈肌痉挛或炎变,造成创伤性反应引起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

【病因病理】

兴奋和抑制是大脑皮质的基本活动。兴奋活动过度可使皮质的神经细胞功能减弱,而抑制过程可使神经细胞恢复功能。正常情况下,当大脑皮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兴奋或一时过强的兴奋后,皮质的神经细胞处于疲劳状态中,即可引起抑制,当抑制过程在大脑皮质中占优势时就开始扩散,抑制扩散到整个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时,就形成了睡眠。当颈椎关节错位或增生的骨赘直接压迫或刺激颈交感神经节椎动脉时,导致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反射地使大脑中枢的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到自主神经次高级中枢,下丘脑的功能而导致失眠。此外,由于颈部肌肉痉挛、僵硬、导致颈曲改变,使颈部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受到牵拉或挤压,造成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和血管痉挛,从而影响大脑的供血,使脑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从而中枢兴奋性增强,导致失眠。

【临床症状】

1.失眠多梦、心情烦躁、易于冲动等情志症状。

2.颈部活动不便,局部疼痛。

3.后枕部疼痛头晕沉感、消化不良、神经过敏、精神疲劳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4.伴随症状

(1)记忆力减退,因精神不足容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

(2)心慌、心悸、皮肤发绀、发凉、干燥、多汗,或发毛干枯、脱落,指甲干燥无光泽等。

【检查】

1.局部检查颈活动受限,颈部压痛或触痛。失眠与头颈姿势有明显的关系,有的病人感到头部处在某一特殊姿势时,失眠与颈椎病症状可减弱,而在另一种姿势时则加重。因而,有些病人常保持一定的被迫体位。

2.X线检查可见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退变韧带钙化或骨化、颈曲度改变等,过伸过屈位片可见颈椎不稳。

3.肌电图检查颈椎病的肌电图检查,可见一侧或两侧上肢肌肉中出现纤颤电位。有条件的话,可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辩证分析】

1.气滞血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脊柱四肢关节等部位损伤,气血凝滞,经脉闭塞,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多半头、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疼痛多为刺痛,拒按,位置固定,夜间加重,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发绀,指甲凹陷、无光泽,皮肤枯燥,有病人可有肢体无力或痉挛抽痛等。全身症状可有头晕、眼花、健忘、视物模糊、惊惕、胸闷胸痛、精神烦躁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弦细或细涩、弦涩。

2.肝肾不足由于病程迁延,精血耗伤,肝肾受累最著,出现肝肾不足的病变,尤以阴血不足为著,症见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头脑胀痛、面部烘热、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等。舌少苔,脉弦细。

【鉴别诊断】

1.精神失眠病人以失眠为主要症状,自觉症状严重,但与客观观察及检查不一致,重度精神病的抑郁症,躁狂状态神经错乱和精神分裂症等也有失眠的现象,但这种失眠多由于长期精神负担过重及思想矛盾或病后体衰等原因引起,一般无颈部症状与颈部阳性特征。

2.环境性失眠这种失眠多由于环境影响,如极度不适光线太亮、噪声影响、卧具不合适等引起。一旦环境改变,失眠便会不治而愈。

治疗方法

一、针刀治疗

(一)松解头后大直肌

在第2、3、4颈椎横突的后结节、风池穴、风府穴等处找压痛点及条索此处作为针刀手术点,在横突末端骨平面背侧垂直进针,使刀口线和棘突顶线平行。刺达骨面后,将刀锋滑至后结节,然后将针身倾斜使和横突骨面成135°角,并使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下段呈70°角,进行先纵行再横行剥离,如在前结节当针锋到达结节后,将刀锋稍微向上移、沿椎动脉孔外侧之骨组织向前滑动经前、后结节之骨凹处到达前结节,其余角度、方位和在后结节处相同。接着掉转刀锋,使刀口线和肌纤维垂直,行切开剥离。出针,压迫针孔片刻,待不出血为止。

(二)松解关节突关节囊

在患椎棘突根部两侧取两点作为进针刀点,针体与人体矢状面约成45°角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刺向椎弓板,当刀锋刺达骨面后,沿骨面向侧方滑动,当感觉刀锋遇到坡状骨性阻挡时,说明已至椎骨的上关节突,沿坡面略微上移,即可探及关节间隙,旋转针体使刀口线与关节间隙平行,切开关节囊2~3刀。患椎下位关节突关节囊松解,方法同上。

(三)松解棘间韧带

在患椎棘突上缘取一点作为进针刀点,垂直进针点处骨面垂直进针,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待刀锋刺达骨面后,调节针体与棘突间隙平行,并将刀锋旋转90,使刀口线与棘突缘平面平行,切开棘间韧带2~3刀。注意务必保持刺入深度距离脊髓3mm以上。患椎下位棘间韧带松解,方法同上。

二、手法治疗

(1)常用手法:医者站于患者背侧方,外擦舒筋酒,表面抚摸,以指腹、掌根沿颈两侧筋肉做揉、捏达双肩臂,背部,先轻后重。提弹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从枕后向上推压摩擦颈背,颈肩部。于风池、风府、肩中俞,自枕部而向下行掐、揉手法。以上手法做10~15分钟。

(2)托顶法:医者立于患者背侧方,一手托下颌,一手托枕部,双手用力向上拉伸节,随呼吸一拉一松,逐步加大上托力量,反复10~20次,在向上拉伸颈节的同时,做后仰、左右侧偏,转动头颈各2~3次,逐渐放松托顶力量。然后,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一手托下颌,以胸部抵住患者枕部,用力向上拉托颈部。另一只手从上向下推、揉颈部肌肉,若有棘突偏歪者,则向外侧反复推揉。并揉掐风池、风府、头维、合谷等穴。

【验案】

例姜某某女49岁教师

失眠、多梦,近两个月加重。两年前由于期末批卷子,觉颈部不适、恶心、视物不清,没做任何治疗半个月后自行缓解。近两个月来出现入睡困难易醒、失眠、多梦,头痛、记忆力明显下降,心慌、全身无力。经内科治疗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更年期内分泌功能紊乱。经同事介绍到我科诊治。

检查:颈部僵硬后伸受限,颈4左偏,颈4左侧明显压痛,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阴性,双手握力好,心率为84次/分、血压110/70mmHg。

X线显示:颈椎曲度变直,颈4、5向后成角,颈4、5、6椎体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颈4、5钩椎关节间隙不对称,左窄右宽。

该患针刀治疗一次,手法治疗4次,颈4偏歪基本纠正,棘突旁压痛明显减轻,现在睡眠基本正常,其他不适症状也消失,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参考文献

[1]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2]田学主.田氏脊柱疗法(世界图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