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曲林联用利培酮治疗强迫性障碍疗效之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舍曲林联用利培酮治疗强迫性障碍疗效之探讨

聂晶焱

聂晶焱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强迫症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慢性可致残的焦虑障碍,病程迁延,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帕罗西汀、万拉法新、氟西汀等对强迫症有效,但仍有40%~60%的强迫症患者对此类药物反应不佳。本研究采用舍曲林合并利培酮的方法,探讨此种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舍曲林利培酮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137-02

强迫性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obsession)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强迫症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慢性可致残的焦虑障碍,病程迁延,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帕罗西汀、万拉法新、氟西汀等对强迫症有效,不良反应较少。到目前为止,SSRIs被认为是强迫症治疗的一线药物,但仍有40%~60%的强迫症患者对此类药物反应不佳。合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喹硫平等对抗强迫药物起到了增效的作用。SSRIs+神经阻滞剂是当前治疗强迫症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舍曲林合并利培酮的方法,探讨此种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单用舍曲林与舍曲林合用利培酮的治疗方法对比

1.1治疗方法原来药物治疗者停药清洗期10天。舍曲林为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左洛复,50mg/片;利培酮为西安杨森公司生产,商品名维思通,1mg/片。合用组为舍曲林合并利培酮治疗,单用组单用舍曲林治疗。舍曲林起始剂量50mg/d,最大量200mg/d,利培酮起始剂量1mg/d,最大量4mg/d。单用组舍曲林平均剂量为(172.3±31.5)mg/d,合用组舍曲林平均剂量为(173.6±36.9)mg/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利培酮平均剂量为(3.3±1.7)mg/d。治疗过程中两组均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情感稳定剂及其他抗抑郁药物。睡眠障碍者可酌情使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组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可加用盐酸苯海索(安坦)治疗。观察期8周。

1.2疗效与安全性评定疗效评定: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各评定1次。Y-BOCS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安全性评定: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Scale,TESS)于治疗第2、4、6、8周末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各1次。本研究采用盲法评定,评定者为固定的经过培训的2名主治医师,不知晓受试者的治疗和分组情况。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主要统计分析方法为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2,P<0.05),提示合用组的疗效较好。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单用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焦虑、头痛、便秘,合用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困倦、心率过速,焦虑,便秘。两组在恶心、焦虑、头痛、便秘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TESS评分比较显示:在治疗后第2、4、6及8周末,两组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表1两组不同时点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分比较(x±s)

3讨论

强迫症的发病率为1.1%~3.3%,症状严重时会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不及时诊治病程容易迁延,是难治的精神障碍之一。有关脑影像学、神经生化、精神药理方面的研究支持强迫症可能与脑内5-HT功能低下或突触间隙可利用的5-HT含量降低有关,还可能与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或者是由于中枢多巴胺和5-HT功能共同异常的结果。舍曲林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利培酮是多巴胺和5-HT平衡阻滞剂,二药合用治疗强迫症具有双重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舍曲林合并利培酮组Y-BOCS评分由治疗前的(25.00±5.19)分减至治疗8周后的(11.74±4.50)分,说明舍曲林合并利培酮对强迫症状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舍曲林,与国外资料一致。利培酮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其对脑内5-HT受体和DA受体均具亲和力,既可以加强SSRIs对5-HT的提高作用,又可以通过抑制DA功能,对5-HT和DA系统起到平衡作用,从而加强改善强迫症的症状。4个双盲研究证实,SSRI添加低剂量利培酮(一般<3mg/d),2~6周见效。Erzegovesi等给20例单用氟伏沙明12周无效的患者添加利培酮(0.5mg/d)或安慰剂,有效率为5/10和2/10,在减少强迫、抑郁和焦虑3方面胜于安慰剂。

从安全性上来看,虽然合并组的TESS评分在治疗2周末、4周末、8周末均高于单用组,但两者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在治疗强迫症时合并利培酮后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舍曲林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强迫症会在一定程度提高舍曲林抗强迫的疗效,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策略。但本研究样本较小,所以结果谨供参考,尚有待于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验证。

参考文献

[1]范肖冬,汪向东,于欣等,译.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6-118.

[2]张一,孟凡强,崔玉华等.修改耶鲁-希郎强迫量表的临床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5):205-207.

[3]沈渔屯阝.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6-258.

[4]俞峻瀚,肖泽平.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2):111-113.

[5]喻东山.强迫症的机制与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