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运行可控指标优化路径探索李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厂运行可控指标优化路径探索李鑫

李鑫司世盟王文飞

(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运行部三单元467000)

摘要:基于电厂监控信息系统的动态指标模型的构建,可以让电厂管理人员对电厂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充分了解。这一动态指标模型的构建,也可以让电厂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本文主要从电厂监控信息系统的作用入手,对电厂的运行可控指标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电厂运行可控指标;优化路径;电厂监控信息系统

前言:电力行业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电厂信息监控系统可以在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的基础上,对电厂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在电厂监控信息系统应用于电厂实际生产工作以后,相关人员需要对这一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和运算能力进行提升,进而构建一种可行性高、便于操作的动态化指标模型。从这一模型的构建过程来看,相关人员还需要对可控指标的运行参数、运行时间和参数运行的波动情况进行关注。

一、电厂监控信息系统的主要构成

在一般的电厂之中,监控信息系统是建立在MIS与DCS中间的一种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是电厂监控信息系统的核心要素。它可以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有效收集。数据服务器专用内核的实时数据库具有着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点。专用的实时/历史服务器是电厂监控信息系统中常用的服务器类型。除了数据服务器以外,电厂监控信息系统还包含了数据采集前端、SIS网络通信系统、功能站和客户机等多个不同系统。为满足电厂监控信息系统的需求,电厂管理人员会在电厂原有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用于与实时/历史数据库通信的软、硬件设施。分布式数据采集前端设计方案是电厂在监控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案。SIS网络通信系统具有着信息量大、数据通信能力强的特点。基于以太网技术的SIS网络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了应用于电厂监控信息系统中的主流技术。SIS功能站可以让电厂监控信息系统完成所定义的各种功能。作为监控信息系统终端设备的客户机可以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电厂辅机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进行充分反映。一般而言,客户端的结构体系主要由C/S结构体系和B/S结构体系两种体系组成。在这两种结构体系之中,B/S体系具有着维护方便的特点,因而从电厂生产实际来看,基于B/S结构体系的客户端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电厂运行可控制指标优化的作用

在电厂运行过程中,电厂监控系统可以对每个机组与辅助车间之间的生产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也可以为电厂管理体系的优化和运行指标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电厂运行可控指标的优化,可以让电厂监控系统的自身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电厂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电厂运行可控指标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厂运行可控指标的优化,可以让电厂及时消除孤岛信息。第二,运行可控指标的优化,可以让电厂监控信息系统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以便让管理人员利用数据信息优化管理机制。生产与管理之间的结合,可以让电厂工作人员在对生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生产指标的变化问题进行明确,也可以让操作人员借助实时信息对生产情况进行了解。第三,运行可控制指标的优化,可以为电厂人机交互平台建设提供帮助。动态化的指标优化模型的构建,可以让电厂利用网路模式对监控信息系统进行动态优化。

三、电厂运行可控指标的优化路径

(一)电厂运行可控指标的选取

从电厂监控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来看,这系统所应用的指标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因素:一是对电厂热经济性有着直接影响的一次性参数;二是反映热经济的二次型参数;三是与电厂电力系统有关的主机、辅机参数。对热经济性有着直接影响的一次参数涉及到了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等多种参数;与热经济性有关的二次参数包含了排烟热损失、锅炉效率和汽轮机效率等多种参数;主机参数和辅机参数分别与主汽蒸汽量、再热蒸汽量和汽轮机排气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从电厂运行可控指标的选取过程来看,以上因素可以分为可控指标和不可控指标。参数调整和运行方式的转变,是相关人员对可控指标进行优化的有效方式。在电厂监控信息系统所涉及到的指标中,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和再热温度等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可控指标体系。不可控指标与环境因素、设计因素和制造偏差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主要涉及到了加热器给水端差、高压缸效率等多种因素。

为了让可控指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电厂管理人员在电厂运行可控指标的选取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可控指标的选择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将发电量、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等因素视为可控指标。这些可控指标的基准值选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工作人员在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的基准值的确定过程中,可以直接对制造厂提供的设计值进行应用;第二,在对排烟温度和烟气含氧量盈达值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最佳运行试验方法进行若干工况试验;第三,在确定汽机真空和给水温度的基准值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变工况热力计算结果;第四,在对机组在某一时期内的运行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历史数据计算某些指标的应达值。针对循环水温和大气压力等因素在不同的边界所具有的不同应达值曲线,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自动统计机组的最佳运行状态构建这一曲线。

(二)电厂运行可控指标的分解

可控指标的分解方法是工作人员在对某个值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行业绩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所常用的一种算法。利用这一算法对班值在岗时间和轮休时间进行确定,可以让班值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一些电厂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的是五班四倒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行查阅电厂运行值班表的方式,对自己某一天的值班次序进行明确。在闰年、闰月等因素的影响下,电厂监控信息系统需要对和值参数进行准确统计。在电厂值班次序按照每5天循环计算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电续航的运行值班表构建出5值班次序的表格,并要把每个月的第一天看作是值班的起始时间。

(三)电厂运行可控指标模型的构建

电厂的发电量与用电率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可控指标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发电量问题列入到可控标准体系之中。在发电量被列入可控指标数据体系以后,工作人员可以在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不同指标进行排列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全方位、系统化的动态指标模型。指标模型的全面控制,是电厂对电力系统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指标模型全面控制体系的构建,可以为电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在发电量的考核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机组的实际负荷和调度负荷之间的差值进行关注。在排除开、停机状态和发电机组的异常状态以后,人们可以借助这一公式对电厂的发电量进行评价:

结论

监控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为电厂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利用监控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优化模型,可以让运行人员更好地对运行可控指标进行管理。对电厂运行可控指标化路径进行积极探索,可以让电厂企业的信息控制度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冬.电厂运行可控指标优化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9):56-57.

[2]杜威,高帅,王奕.SIS下的电厂运行可控指标优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0):76.

[3]刘进雄,刘涤尘,王波,蔡夏.基于SIS的电厂运行可控指标优化[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12):19-23+28.

[4]张春生.DCS控制系统在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