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健康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健康指导

王伟丽

王伟丽(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漯河4620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101-02

【摘要】通过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使其了解慢阻肺的发病诱因,掌握康复锻炼的方法,让患者着重于预防疾病,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阻肺出院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随天气的变化病情可能缓解或加重,为使慢阻肺患者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延缓病情发展,应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1一般指导

慢阻肺病人比较消瘦,如果发生营养不良不仅损害肺功能,还能消弱机体免疫机制。平时在饮食方面需采用低糖、高蛋白、高脂、高纤维饮食,应摄入足够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类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要少吃,避免产气食物,可以预防腹胀。少食多餐,每天可吃5-6餐,每餐不要吃太饱,餐前可以先休息,餐后适量活动,少食可以避免腹胀和呼吸短促。小块食物和嫩肉咀嚼起来省力,可以避免能量的消耗,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如感呼吸困难,等呼吸平顺后再吃,或者按照医生要求使用氧气。

2肺功能锻炼

慢阻肺患者病情稳定期进行肺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冬季发病次数,肺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屏住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

2.1屏住呼吸锻炼方法:(1)用鼻深深吸气;(2)屏住呼吸3秒钟;(3)用口慢慢呼气。锻炼次数和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2.2腹式呼吸

主要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即腹式呼吸,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有利于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变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能,缓解气促症状。锻炼的方法:(1)取仰卧位,可在两膝下垫软垫,放松双肩。腹肌松弛,首先应全身肌肉放松,包括紧张的呼吸肌群;(2)左手置胸部,右手置腹部,这样便于观察胸腹运动情况;(3)用鼻吸气,这样吸入肺部的空气经鼻腔粘膜的滤过、湿润、加温等,减少气道不良刺激。通过鼻子吸气时,右手稍微加压,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4)用口呼气,呼气时腹部下沉,右手稍微加压用力,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呼气应该缓慢均匀,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达到1:2-3;(5)每次休息两分钟,重复3次为一组,每天重复此练习多次。

2.3缩唇呼吸

由于患者患病时间较长、体力消耗较大、体质较差,在进行缩唇呼吸锻炼的时候,需掌握正确要领,坚持正确规范的训练。根据病情,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如取坐位,训练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双手扶膝,舌尖放在下颌牙齿内底部,舌体略弓靠近上颌硬腭、软腭交界处,以增加呼气气流的阻力,口唇缩成“吹口哨”状。吸气时让气体从鼻孔进入,这样吸入肺部的空气经鼻腔黏膜的吸附、滤过、湿润、加温可以减少对咽喉、气道的刺激,并有防止感染的作用。每次吸气后不要忙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秒,然后用鼻子轻轻吸气。要求呼气时间要长一些,尽量多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按照以上的方法每天练习3-4次,每次15-30分钟,吸气时默数1、2,呼气时默数1、2、3、4,就能逐渐延长呼气时间,降低呼吸频率。

2.4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

在上述呼吸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可进行全身的呼吸体操锻炼,如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起到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的作用。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照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慢阻肺每急性发作一次,肺功能恶化的程度就会加速,因此慢阻肺患者最忌急性加重。急性加重常与着凉、感冒有关,所以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是防止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严寒季节应减少外出,同时避免接触感冒病人,最好提前注射流感疫苗,灭活卡介苗、丙种球蛋白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保持房间的清洁,注意开窗通风,而当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或尘粒较多时,关闭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洁,以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

参考文献

[1]黄超艳.病人有效排痰的护理心得[J].临床肺科杂志,2010,12(11):1529.

[2]景亮.高度重视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3(2):169-170.

[3]胡向云.心理护理辅助老年病人康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