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例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3

182例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的临床研究

李毅萍

李毅萍(湘潭市口腔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184-03

【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的7年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为182例患者植入了226颗种植体并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种植方法为常规种植术、即刻种植技术、骨挤压、骨劈开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采用固定修复,固位方式分螺丝固定和粘接固定。随访7-60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观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结果182例患者的226颗种植体完成骨整合,其7年累计存留率为98.23%;X线片比较检查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美观、发音满意度和固位、咀嚼能力在种植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种植义齿对于上颌前牙缺失患者是一种满意的修复方式。

【关键词】种植体种植方法固定修复

种植义齿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现已作为一种目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为广大口腔医师和患者接受。目前对于种植义齿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上颌前牙区的研究报道很少。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为182例患者植入了226颗种植体并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经过7-60个月的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湘潭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牙治疗的182例患者,其中男123例,女59例,年龄17-80岁。182例患者共植入226颗种植体。

1.2纳入标准①有牙或牙列缺失;②植牙区牙槽骨有足够骨量,X线片示无病灶,骨密度正常;③植牙区粘膜无炎症、溃疡或新生物;④病人无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⑤无严重的牙周炎。

1.3种植设备与种植体①种植机:HKM单马达种植机(德国)及NOUVAG双马达种植机(瑞士)。②种植体系统:Bra..nemark系统(瑞典)、ITI系统(瑞士)、Replace系统(美国)、Lifecore系统(美国)和BLB系统(北京莱顿)。

1.4手术方法64例(35.17%)患者行常规种植术,24例(13.18%)采用即刻种植技术,37例(20.33%)患者行骨挤压、骨劈开技术,57例(31.32%)患者使用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

1.5修复方法上颌前牙因为考虑美学效果一般采用固定修复,固位方式分螺丝固定和粘接固定。当基台与牙冠的连接面位于龈下超过2mm时,选择螺丝固定有利于清洁;基台与牙冠的连接面位于龈下0.5-2mm时,选择粘接固定,便于彻底清除残留的粘接剂。

1.6随访所有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要求在上部结构修复后每年复查1次,对不能定期复查的患者,采用电话或信访追踪,并要求患者在当地拍X线片寄回复查。随访时间7-60个月。

2观察指标及方法

种植体存留情况,X线片检查骨组织健康情况,种植体颈周软组织情况,美观满意度,修复体崩瓷、断裂和松动情况。

3效果评价

3.1存留率统计上颌前牙区种植体松动脱落数量,根据其脱落时间,应用统计学寿命表法计算上领前牙区种植体的累计存留率。

3.2骨吸收量采用游标卡尺对每一张牙片的种植体高度、牙槽骨与种植体颈部接触点至种植体底部长度进行测量。每张X线片由指定医师测量3次,取均值。

骨吸收量=(X线测得的种植体长度-骨种植体接触点至种植体底端距离)/种植体测得的实际长度。

3.3患者自觉满意度评定从种植义齿的固位功能、舒适程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美观程度等方面设计问卷,与种植前修复的义齿进行比较。满意度按视觉模拟比例尺法10分法进行评价,即在长度为10cm的直线上,0代表患者最不满意,10代表非常满意,让患者评估时在直线上做标记,记录时测量0点到标记点位置的距离。

4统计学处理

应用SSPS13.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

5结果

5.1种植体存留率106例患者接受跟踪复查,占58.24%;33例患者接受电话或信函追踪,占18.13%;其余43例患者失访,占23.63%。在观察期内,有明确记录的种植体脱落数为4枚,其中1枚在愈合期松动脱落,1枚在负重一年后出现炎症,处理无效后拔出;1枚于负重后第二年脱落;1枚于负重后第四年内脱落。采用统计学中寿命表法,计算本组病例的5年累计存留率为98.23%。见表1。

表1226颗种植体7年累计存留率

5.2牙槽骨吸收情况根据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牙槽骨吸收量检测结果。将各年内骨吸收量相比较,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显示,可见种植体1、2、3、4、7年内的骨吸收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5.3患者美观满意度从种植义齿的固位功能、舒适程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美观程度等方面设计问卷,与种植前修复的义齿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讨论

上颌前牙区是颌面部软硬组织中易受外伤的部位,冠根折、牙脱位和软组织撕脱伤在该区域好发。外伤后,牙槽骨的骨折片血运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骨丧失。此外,牙齿因为龋、根吸收和牙周病等情况拔除也是牙槽骨损伤的原因。面中部损伤史和牙体、牙髓、牙周疾病两方面相结合是上颌前牙区骨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上颌前牙区由于要考虑美学因素,所以骨组织的愈合和重建特点对其影响很大。同时上颌前牙区根尖切除术病史、骨组织和软组织瘢痕化更增加了日后种植治疗的难度。

上颌前牙拔除之后的骨吸收是三维的,唇腭向或者水平方向即宽度的骨丧失较多,并且主要集中在唇侧牙槽嵴[1]。但牙齿拔除后牙槽骨高度的丧失很小,如果牙齿缺失后不能尽快行种植手术,上颌前牙区牙槽突萎缩将随时间加剧。唇侧骨板的吸收使缺牙区牙槽嵴的解剖情况变差,从而很难使种植体具有良好的位置和方向[2],即使种植体能够植入,也会因为没有唇侧骨皮质使其强度降低。基于上述原因,LenTolstunov[3]建议医生在作前牙种植时注意以下几点:①详细的面部损伤及牙齿缺失病史;②系统的临床和放射检查;③考虑前期骨增量技术,以提高和改建骨丧失和骨量不足;……⑨进行牙槽嵴整复的患者在全面加载之前需要充足的时间(至少6个月);⑩指导患者在终末冠修复后至少一年内避免牙合力过大,避免面前部的创伤,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种植义齿的存留率一直是广大学者不断研究的内容,它与种植义齿的成功率不同,存留率不能完全反映种植义齿的成功率。很多学者的短期研究显示,种植体的存留率超过95%[4,5];在长期研究中,种植义齿也显示了良好的存留率和成功率[6,7]。本研究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统计,其结果为7年累计存留率为98.23%,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上颌牙缺失,特别是前牙和前磨牙缺失后,牙槽骨生理性吸收、改建,常常导致剩余牙槽骨菲薄,并且牙槽嵴顶向腭侧移位,最后造成种植困难。为解决骨量不足的问题,扩大适应症,在经典种植基础上,需应用不同的种植术式。本研究供应用了四种种植方法,即常规种植术(35.17%)、GBR技术(31.32%)、即刻种植技术(13.18%),骨挤压、骨劈开技术(20.33%)。而且上述不同的手术方法在扩大种植适应症的同时未影响种植体存留率,这与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含量尚小,随访时间尚短,不足以证明其远期效果。

在满意度方面,本组患者修复后都能食用一般食物甚至是硬物,与修复前相比,美观、发音、固位和咀嚼能力在种植治疗后明显提高,结果有显著性。但有1例患者因为骨量限制种植义齿少许唇倾;1例患者对烤瓷牙形态不满意;1例患者因为牙间乳头丧失形成黑三角;1例患者因为种植体颈部金属暴露,拒绝软组织手术治疗,重新制作烤瓷冠。

综上所述,种植义齿能够解决患者的美观和功能,具有长期存留率,能够维护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对于上颌前牙缺失患者是一种满意的修复方式。但本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较短,患者未能全部复诊,因此还需要扩大样本含量,进一步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SchroppL,WenzelA,KostopoulosL,etal.Bonehealingandsofttissuecontourchangesfollowingsingletooth:aclinicalandradiographic12-monthprostheticstudy.IntJPeriodontRestorent,2003,23(4):313-323.

[2]NevinsM,CameloM,DePaoliS,etal.Astudyofthefateofthebuccalwallofextractionsocketsofteethwithprominentroots.IntJPeriodonticsRestorativeDent,2006,26(1):19-29.

[3]LenTolstunov,DDS.Implantzoneofthejaws:Implantlocationandrelatedsuccessrate.Journaloforalimplantology,2007,33(4):211-220.

[4]JemtT,LekholmU.Oralimplanttreatmentinposteriorpartiallyedentulousjaws:a5-yearfollow-upraport.IntJOralMaxillofacImplants,1993,8(6):635-640.

[5]MobergLE,KondellPA,KullmanL,etal.Evaluationofsingle-toothrestorationsonITIdentalimplants.Aprospectivestudyof29patients.ClinicalOralImplantsResearch,1999,10(1):45-53.

[6]BuserD,Mericske-SternR,BernardJP.Long-termevaluationofnon-submergedITIimplants.Part1:8-yearlifetableanalysisofaprospectivemulti-centerstudywith2359implants.ClinicalOralImplantsResearch,1997,8(3):161-172.

[7]BlanesRJ,BernardJP,BlanesZM,etal.A10-yearprospectivestudyofITIdentalimplantsplacedintheposteriorregion.I:Clinicalandradiographicresults.ClinOralImplantsRes,2007,18(6):699-706.

[8]RibeiroFS,PontesAE,MarcantonioE,eta1.SuccessRateofImmediateNonfunctionalLoadedSingle-ToothImplants:ImmediateVersusDelayedImplantation.ImplantDent,2008,17(1):1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