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初探

刘坤

刘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

摘要:本文对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的特点和开发模式进行总结,并结合泰安花样年华景区开发实例进行阐述,论述了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新的开发模式,即以旅游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

1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颖的旅游形式。最初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随着法定假日制度的实施及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乡村旅游逐步向着集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迅速发展。其中产业依托型的乡村旅游又是现代乡村旅游的一种趋势。

1.1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

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是将乡村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渔业相结合,以有较好经济基础的乡村为依托,立足当地规模化的农业产业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村民参与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不只是观光和采摘,还包括向游客提供产品生产过程、产业相关知识、产品品尝和销售等产业链式的旅游项目,是工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知识化乡村旅游产品的典型。产业经济依托型的乡村旅游可以开发农业休闲、渔业休闲、林业休闲、果业休闲产品,以及乡村民俗小吃、渔村垂钓、果蔬采摘等活动,较好地满足了游客的吃、住、游、购的需求。游客既可以欣赏美丽的农业景观,又可以了解农业经济知识,得到身心的锻炼,尤其对青少年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1.2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特点

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的特点:一是依托和发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突出特点;二是既满足了旅游者观光、休闲和乡村体验的多样化旅游需求,又促进了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就地销售,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引导农民开展旅游接待服务,既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四是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1.3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传统的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的开发是以产业为依托,以生产功能为主,向外延伸进行旅游开发,其功能还是以生产为主,旅游只是其外延附加的功能。

与传统的开发模式不同的乡村旅游开发是以旅游为导向,旅游不是其附属功能,而是与生产并重的主要功能。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产业和提升产业发展。本文以泰山花样年华景区的开发为例,对此开发模式进行阐述与说明。

2实例分析——泰山花样年华景区开发

2.1规划区概况

泰山花样年华景区位于泰山区东部省庄镇,西起省庄文化路,东至岗羊路,北起辛大铁路,南至泰新公路,总规划面积约3000亩。园区花卉建成区面积约800亩,引进路通花卉有限公司、台湾三益集团。

建成的项目有: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会展大厅主体已建成,占地110亩的精品园和和占地40亩的盆景园已制定基本形成框架,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和2.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各一个,目前引进蝴蝶兰幼苗达到200万盆,花卉苗木产业已初具规模。

2.2发展战略

2.2.1目标定位

①景区功能定位:以花卉苗木培育基地为载体,按照“生产、旅游、科研”三位一体的原则,以兰花生产、休闲、旅游为主线,建成集生产、展销、科教、休闲与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②景区发展方向:功能完善、文化特色、生态优良、设施配套的综合景区,泰山脚下休闲游憩、民俗体验的首选之地。③生产销售目标:亚洲最大的蝴蝶兰组培、生产、销售、观赏基地。④旅游发展目标: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农业观光示范点、山东省民俗文化体验基地。

2.2.2发展战略①花卉苗木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战略;②兰花文化与旅游产品整合发展战略;③自然与人文、科普与艺术有机融合发展战略;④景区与东部旅游组团联动发展战略;⑤依靠泰山旅游品牌带动客流共享战略。

2.2.3开发思路①改变单一花卉生产现状,增加苗木、果品生产;②配套生产增加展销设施,延伸花卉苗木基地产业链条;③增加景区休闲接待设施,拓展景区休闲接待服务功能;④开展以泰山文化为背景的兰花文化研究;⑤增设山东民俗体验项目,丰富文化内涵,加强互动性。

2.3项目分区

2.3.1功能分区

结合景区发展目标,充分考虑景区产销和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将景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兰花生产区、综合展销区、观赏采摘区、现代休闲娱乐区。

2.3.2分区规划

①兰花生产区规划建设项目:智能温室、无土栽培蔬菜大棚、科研楼、办公楼、生活区、职工餐厅。

兰花生产区主要集兰花生产、观光、科普教育、农事体验、娱乐参与等功能于一体。

②综合展销区规划建设项目:会展大厅、蝴蝶广场、蝴蝶风情馆。

其中会展大厅是集兰花、盆景展销及农耕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展厅;蝴蝶广场是以蝴蝶兰为主题建设的主题广场;蝴蝶风情馆是以兰花为主题的特色生态餐厅。

③观赏采摘区规划建设项目:名树鸟语园、盆景园、名果园、仙桃园、四君子园、观赏采摘园。

观赏采摘区为集生产、户外休闲、娱乐、观赏、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区域。区域内建设有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园区具有观光和休闲旅游的双重功能。其中在名果园中设有果蔬采摘、绿色茶园、生态酒庄、儿童乐园(名果乐园)、滨水休闲等旅游项目,其他各个园区也各自设计有主题旅游项目。

④现代休闲娱乐区规划建设项目:极地运动馆、4D影院、滑草场、水上乐园、民俗大观园、花样年华婚纱摄影基地。

现代休闲娱乐区主要集滑雪、滑草、水上运动、民俗观光体验、婚纱摄影等功能于一体。

3案例总结

3.1泰山花样年华景区开发模式

泰山花样年华景区的开发是以花卉苗木基地为依托的旅游开发模式。同以往的产业依托型不同的地方在于,花样年华景区的开发不仅仅是依托于花卉苗木基地的生产功能,而延伸到旅游的开发,而是把花卉苗木这一资源特色作为其背景进行的深度旅游开发,是以旅游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3.2开发特点

3.2.1以旅游为导向规划建设园区

园区以旅游为导向进行规划建设,依托于花卉苗木基地,按照景区的模式配置园区功能,建设集生产、展销、科教、休闲与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园区各功能分区按照不同旅游功能配套旅游项目。兰花生产区主要有科教、休闲、参与体验等相关旅游项目,保留了原花卉苗木基地的生产功能,同时具备旅游与生产的双重功能;综合展销区建设有会展大厅、蝴蝶风情馆等设施,具备了展销、餐饮等功能;观赏采摘区规划建设有名树鸟语园、盆景园、名果园、仙桃园、四君子园、观赏采摘园等园区,是集生产、采摘、观赏、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区。

整个园区依托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旅游,旅游产业带动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借助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推动花卉苗木产业的整体发展,最终实现景区与花卉苗木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3.2.2园区有与产业结合的旅游主题

整个景区是以兰花为旅游主题,产业生产项目也以旅游为导向,从旅游的角度策划包装生产项目。依托园区的兰花产业、苗木产业及果品产业,还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旅游节庆活动,例如泰山国际兰花节、泰山苗木花卉展销会、花样年华景区观光采摘节等。

园区与花卉苗木产业相关的旅游主题项目开发,例如以兰花产业相关的兰花观光、科普教育、兰花展销等主题旅游项目,以蝴蝶兰为主题的规划建设蝴蝶广场及蝴蝶风情馆等。

园区还延长了花卉产业链条,改变了单一的花卉产业现状,增加果品、苗木等产业,并与这些产业结合进行主题旅游的开发,例如与泰山名优果品产业相关的名果园,与泰山古树名木相关的名树鸟语园,以泰山盆景产业为主题的盆景园,以泰山女儿茶为主题的绿色茶园等。

3.2.3按A级景区配套旅游服务设施

花样年华景区的建设严格按照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为集生产、展销、科教、休闲与餐饮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按照A级景区的标准在各个功能分区配套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包括游客中心、餐饮设施、购物场所、导览设施、停车场、垃圾桶及卫生间等。

参考文献:

[1]俞飞,张士云.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新农村建设科技与产业[J].2007(1).

[2]文军,唐代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农业经济[J].2003(10).

[3]唐代剑,池静.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M].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