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

张铭霞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0引言

图书馆是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属于传统信息服务业。作为拥有丰富信息源的图书馆,其信息服务的模式必须与信息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在变化的社会信息环境中,图书馆要发展,出路就在于探索创新,这是一个关系到本行业发展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图书馆生存的问题。本文拟从服务模式的角度探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1信息时代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冲击

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经历了从单一型信息服务模式转变为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它存在着服务方式的被动性,服务手段的传统性,服务内容的滞后性等一些缺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高校师生对本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

2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内容

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其馆舍、资源、设备、人才的优势,针对其用户的特点,探索服务新模式,开展全方位的主动服务。信息时代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应用方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2.1信息服务模式的个性化创新

2.1.1信息服务网络化、数字化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手工服务变为网络服务,对本馆馆藏文献进行收集、加工、借阅的传统方式,变为在网络上不断查寻,收集用户所需的信息,并加以提炼、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有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提供给用户的现代化服务手段,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服务于教师和学生。

2.1.2服务质量优质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具有广、快、精、准、新等特点,要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本校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需求。广,就是提供的信息范围要广,搜集资料要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本馆的馆藏,还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有很高的查全率,否则所提供的信息就不会完整全面。快,就是提供信息的速度要快,网络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速度,在网上交流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精,就是提供的信息内容要经过高度地提炼,以增加有效信息的含金量。准,就是提供的信息内容要准确无误,查准率要高。新,就是提供的信息内容的时效要新,根据读者的实际需要,提供有效时段内的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2.1.3创新个性化服务随着信息资源的逐步网络化,为信息用户获取大量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极大的便利。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推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强大动力,是满足师生需求的服务,是培养个性、表现个性的信息服务。只有这样的服务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是信息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2为用户提供专业导航服务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在加工技术上经过存储、检索、重组、综合、浓缩等手段,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网络信息资源加以合理的整序、开发、利用和管理,形成一个引导读者获取所需信息的导引系统,使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满意的资料,以指引读者了解与获取世界范围最新、最好的有用信息。还可以通过人工或智能软件对网络信息资源按信息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如学科、专业、某领域等)或信息的结构特征(如文本、图片等)进行合理组织,并通过统一的用户界面向用户提供浏览或查询服务。当前主要的导航服务有书目式导航服务、智能搜索软件服务和内容收集器导航服务。这种服务非常适用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校图书馆网站开设的“学科网络导航”,南开大学图书馆的“专题链接”,青岛海洋大学图书馆的“特色专题推介”等就属于这种类形。

2.3利用现代化手段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如果仅仅满足于开辟专室连接网络终端,让读者自由使用这种浅层次的服务模式,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所以必须创新服务模式。其做法是:

2.3.1把网络信息资源和本馆的文献资源结合起来,运用局域网和Internet为读者进行特定范围的文献信息检索和全球范围的文献信息检索;如:山东省大学校图书馆引进了ILAS集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实现了以采、编、流、阅为一体的计算机管理,并利用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对内实现图书馆工作各个业务环节全面自动化控制,对外并入国际互联网。充分利用校园网,设立本馆网络信息导航站发布信息,实现馆与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协调与合作。完成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有机结合;

2.3.2利用本馆主页指导读者有效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同时,通过电话、多媒体等工具,随时随地答复读者的咨询和查检要求;

2.3.3帮助读者根据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选择正确的获取途径,以便读者下载、打印等,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集中走向分散,从面对面的查找走向网上的查寻。如:本校2006年启用的中国知网、清华同方数据库,以及自己制作的本校特色的图书馆网页,读者就会在网上查找与科研课题相关的资料然后下载或打印,大大方便了教职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仅靠一馆馆藏信息资源是不能满足本校教学与科研需要的,这就要求图书馆员通过网络、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网络化服务,开阔高校图书馆的活动空间,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寻找高校教学与科研所需的信息资源,真正担负起“信息导航员”的职责,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

2.4加强专题文献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高校教师绝大多数既是教学骨干,又是科研骨干,承担着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高校图书馆应和学校科研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学校所承担的省部级、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了解各类项目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专题文献服务,减轻研究人员查阅文献的负担。特别是教学研究型高校的图书馆,要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筛选、整理、加工工作,开展定题跟踪服务,确保文献信息能满足科研项目的需求。

结合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问题和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灵魂和主线在于从面向资源的信息服务向面向读者的信息服务的转变,在于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的确立。因此,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只要本着以用户为中心、面向读者的信息服务为原则,以读者需求为依据,就会不断有新的发展,找到新的实施点。

参考文献:

[1]刘晓佳.关怀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课题[J].图书馆学刊,2006(2):104-105.

[2]陈力.论数字图书馆的多元化资源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5).

[3]陈朋.基于机构合作的信息集成服务:传统文献信息服务走出困境的突破口[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165-169.

[4]谢轶东.人本理念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图书馆.2006.

[5]王红玲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