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锻炼”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大学生“自主锻炼”研究综述

李瑶

李瑶(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00)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梳理了主要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和对策,并指明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研究大学生自主锻炼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自主锻炼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锻炼;研究进展;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43-01

1引言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但现如今,我们国家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正在持续的下滑。大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严重危害并影响其以后的生活及发展。本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综述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自主锻炼”进行深入研究,为如何加强大学生自主锻炼提高了一定的探索方向,无论是对体育教育还是对相关科研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2自主体育锻炼的概念及其作用

2.1自主体育锻炼的概念

从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王锦山、孙小忠在“自主锻炼的教学研究”一文中将自主锻炼定义为:“自主锻炼是指‘已我为主’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体育锻炼。”[1]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关于自主锻炼的研究都是已此定义为基础来进行阐述的。

朱洪研究认为:“所谓自主锻炼,是指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到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并阐述了具体包含的内容;同时作者还结合体育知识、教学技术;结合体育教学的组织和方法;结合教学常规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等”[2]。

蒋海梅研究认为:“培养学生自学。锻炼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自主体育锻炼是形成自我体育意识的基本途径;自我体育意识是形成终身体育的前提。自主体育锻炼决定终身体育,终身体育绝大部分来自学校体育教育中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理论、技术品质掌握的越好,自主锻炼的能力就越强。”[3]

通过对前人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目前对自主锻炼的概述,多数学者将其定义为:自主锻炼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的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

2.2自主体育锻炼的作用

自主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学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巩固和提高了运动技能培养了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进而为终身体育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有关大学生自主锻炼研究成果的梳理

3.1我国对大学生参加自主体育锻炼的研究

“赵克、兰自力的《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对我国山东、四川、广东、及东三省等省的64所学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活动形式、场地器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4];

“孙天明的《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工程的设计与研究》,郭延安等的《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都是对我国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目前现状进行了多层次、全方面、多角度的深入调查与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了影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多种不同原因,并对其如何促进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与意见。

学者们对高校课外体育自主锻炼从众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为高校课外体育自主锻炼的改革了有利的价值。

3.2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的研究

通过整理学者们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方面,大多数人喜欢和同学一起锻炼。

方敏等的研究结果表明:“41.5%的大学生采用结伴形式锻炼,21.3%的学生单独参加体育锻炼,37.2%的学生锻炼形式不确定。”兰自力、赵克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大多是与2-4位同学一起自由活动,但也有20%的学生单独参加体育活动,有15.6%的学生只是参加班级或者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

王景在对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选择的调查发现:“自发结伴是大多数(63.9%)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单独活动和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女大学生各占17.8%和18.4%”。

但是也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与体育锻炼时与此相反的现象。王润复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参加按个人兴趣、时间随意活动的男女生人数比例分别是57.5%和64.6%;喜欢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活动的比例分别是33.1%和26.6%。

通过对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来,大学生在参加锻炼的组织形式上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参加体育锻炼,而有的学生仅仅只是参加自己学校或班级里安排组织的竞赛项目或其他体育活动,由此可以做出结论,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但是是建立在与伙伴们一起锻炼的基础上。并认为这种状况,反映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具备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

3.3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的原因研究

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分析总结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如今的高校大学生的课外作业量较重,学校安排的学习课程紧凑,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2)学校本身自己所具备的体育设施、器材远远不够满足学校学生人数的需求,体育运动场所对于众多的大学生来说太少了;

(3)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参加运动的目标并不清楚,没有目的性,体育观是不准确的,是不对的;

(4)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经历失败、遇到挫折,没有体验过成功的欢乐,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产生错误的体育观;

参考文献

[1]兰自力,赵克.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22-23.

[2]孙天明.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工程的设计与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47-49.

[3]郭延安,等.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2):49-50.

[4]赵敬国.体育健康教育[M].北京出版社,2004(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