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王玲

江苏江都市大桥永济中学王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创新,它将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利用课堂教学,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并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学生机械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

新想法和新观念的产生是创新的原始动力。一切创新始于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较少能主动参与,大多为被动接受教师所教内容。学生被束缚在教材、课堂知识内容的圈子中,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压抑和扼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课堂教学中创造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就所教高一两个班级做了以下调查:

从以上数据看,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比例只有约四分之一,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在上课前创设高质量的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创设疑问情境,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例如,学了Boymissing,policepuzzled后,要求学生思考:Doyoubelieveinaliens?Why?

2.鼓励质疑,创新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创新观点。例如,在做了课后阅读TheNecklace后,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WhydowethinkMathildewasnotagoodwoman?Shewantedtobebeautiful.Isitwrong?Ifshedidn'tlosethenecklace,shewasnotwrongatall?”这位学生的创新思考给了大家深深的启发,使全体同学得到了深入思考的机会。紧接着我又问:“IfyouwereMathilde,whatwouldyoudo?”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都积极思考,提出了许多不同假设,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3.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而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倍加爱护引导,为培养其探究性思维品质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4.批判性置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例如,讲到practisedoingsth.的用法时,我给出这样一道选择题:

HeoftenpracticesEnglish.

A.speakB.spokeC.spokenD.speaking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置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ispractisingspeakingspokenEnglish”,学生定会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doingsth.和spokenEnglish这两个表达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二、创造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充分说明,我国的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人说: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1.再造想象拓展思维。阅读中,学生借助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例如,讲“归纳动词不定式”时,在课的最后我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尽量用动词不定式讨论对英语学习的看法,然后进行全班讨论,最后请学生说出来。有一位学生在班上交流的内容为:

Englishisnoteasytolearn,butitisimportantforustodoso.Inordertostudyitwell,wegetupearlytoreadEnglishinthemorning.Inclasswelistentotheteachercarefullyanddowhatshewantsustodo.Itisusefultorememberwordsandphrases,anditisnecessarytospeakEnglishasmuchaspossible.WeliketosingEnglishsongsverymuch,andweliketolistentothem,too.

这一段话包含了多个动词不定式短语,是利用集体讨论的成果写成的,该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维的拓展性。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使两个原来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重要指标。让学生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思想自由驰骋的空间。例如,教完Standingroomonly后,我让学生讨论“Thepopulationproblem”;学完Agreatinventor后,我让学生写命题作文“Edison”,这些活动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有跳跃性。

三、创造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协作”

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交流与碰撞的机会,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思想交流平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有利于活跃其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的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1.一问多解式交流学习。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展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容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有利于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例如,让学生回答“HaveyoueverbeentoBeijing?”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Yes,Ihave”或“No,Ihaven’t”,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或否定回答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就会得到以下多种多样的回答:No,never./Notyet./Yes,onlyonce./Yes,Ihave.Itisveryexcitingtobethere./Yes,Ihave.Iwillneverforgetit./No,Ihaven’t.HowIwishtogothere!/No,Ihaven’t.ButIwishsomedayIcouldgothere.

又如,讲关于Sports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年轻活泼、爱好运动,我要求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一些体育用语,如tennis,badminton,relayrace,wrestling,balancebeam,shooting,trackandfield等,学生往往会积极思考的。

2.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难点时,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

例如,学生进行看图说话(talkingaboutpictures)一般感到有困难,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讨论,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思考成果后,每个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任务。

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合作互动“,让学生先分组准备,然后把内容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既不感到困难,又丰富了自己的学习所得。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