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例内科急性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128例内科急性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

张玲

张玲(新疆和硕县人民医院841200)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急性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内科急性急性昏迷的患者128例进行有效的抢救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精湛的护理技术与医生配合治疗。结果:此组急性昏迷的患者经积极救治其中125例患者抢救成功,继续接受治疗;3例患者抢救治疗失败临床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内科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是治疗的关键,可以明显的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患者愈合提供良好的基础,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临床表现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80-01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ofacutecomapatientsin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Methods:128casesofpatientswerechoseninourhospitalfrom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acutecomarescuenursingeffectively,and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thecontrolgroupwithroutinenursingmeasures,observetheimplementationofeffectiveemergencynursingmeasuresofpatients,comparingthetwogroupsofpatientswithclinicalcurativeeffect.Results:Toobservetheimplementationofeffectiveemergencynursingmeasuresinpatientswithclinicalcurativeeffectissuperiortothatofcontrolgroup,bycomparison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rateofdisabilityinreducingmortality,providesagoodfoundationforhealing,reducecomplications,andimprovethelifequalityofthepatients.

1临床资料

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科共收治的128例急性内科疾病昏迷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在44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其中脑出血的患者33例,脑梗死的患者51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44例,浅昏迷的患者85例,深昏迷的患者43例;发热的患者56例;出现剧烈呕吐的患者30例;大便失禁的患者13例;有高血压及心脏病的患者64例;糖尿病的患者12例;瞳孔等大的患者48例;瞳孔不等大的患者16例;脑疝的患者20例。

2.2临床表现发病的患者均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出现脑血管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以脑部症状为主其中:(1)意识障碍:轻症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2)瞳孔变化:根据伤及部位不同及严重程度,瞳孔可出现不同的变化,双侧缩小;双侧放大;双侧不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对光反射消失;对光反射迟钝等。(3)呕吐:多数患者会出现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4)血压:患者均会出现血压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波动范围较大。(5)呼吸:病人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快,随病情发展与演变,严重时刻出现呼吸深慢。(6)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有的一侧肢体及面部瘫痪有的出现全身瘫痪。(7)体温: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上升,甚至高热不退。(8)心律: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2急诊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血液、痰液、呕吐物会引起误吸导致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假牙或者义齿的患者应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窒息,立即给予通畅气道,给予有效吸氧3~5L/分,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给予简易呼吸器或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低氧血症;由于低血压和低氧血症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对预后有影响[2]。

2.2病情观察:

2.2.1意识的观察意识是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程度首要方法,意识障碍程度越深,提示脑损伤越为严重。[3]意识的判断可以根据询问患者病情,简单对话,检查痛觉肢体活动等进行。我科收治的64例患者经判断意识均为深昏迷与浅昏迷。

2.2.2瞳孔的观察瞳孔是动态观察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部位。[4]脑血管疾病后多引起瞳孔的改变。瞳孔的变化可因动眼神经、视神经及脑干损伤引起,密切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情况、眼裂大小、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注意两侧的对比。伤后一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提示脑疝或者脑受压;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多提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状态;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提示脑桥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离提示中脑损伤。因此急诊护士应掌握瞳孔的变化可能发生的病情改变,准确记录,及时通知医生。

2.2.3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因脑细胞损伤的不同病灶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如出现中枢性高热提示脑干损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脑疝的发生及高血压危象对的发生。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呼吸深慢不规则、脉搏缓慢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2.3静脉通道的建立: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快速准确的输入抢救药物提高生命支持,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应首选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速尿、激素等药物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为手术做准备赢得有利的手术时机和条件,保证并脑部供血,减少机体损伤。对于休克的患者准确的进行补液遵循补液原则,先晶体后胶体,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选择合适的静脉途径,受伤的肢体不能输液,据静脉循环血液分布,通路途中若有严重的创伤所引起的静脉破裂出血,则所输入的液体及全血不能迅速回到心脏进入循环,这样就不能达到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的目的。可以根据条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可以有效的输血、输液,并且通过测量中心静脉压可以提供补液量及补液的速度,有效的观察休克的治疗情况。

2.4用药护理: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根据医嘱给予利尿剂;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时给予止血药物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有心律失常的及时纠正,出现室颤给予除颤,心脏骤停的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迅速给予抢救药品,必要时配合医生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使用药物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用药前作比较,心电监护所示室性早搏频率出现次数减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得到控制。

3讨论

内科昏迷的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娴熟的救护技术,能为病人赢得时间,获得救治保证,护理人员不仅应具备系统的急救护理理论,而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在急救中做到动作敏捷、准确、有效、忙而不乱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志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救治与护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12(7)

[2]陈卫平350例脑血管意外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报200820(3)267

[3]孙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082(8)173-174

[4]杨自力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J].创伤外科杂志2010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