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电器技术教学的优化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浅谈高职电器技术教学的优化改革

纪巧燕

纪巧燕(福建省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电器专业课程的优化教学改革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入手,使学生在电器专业课程教学中能真正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本文就高职电气技术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提高教学水平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电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优化

一、电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1.重要性

目前我国不仅已成为电器产品的生产大国,也是电器的使用大国,这样一来为电器维修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工作舞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已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能使学生毕业后成为电器业中的中高级专业人才,电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对原有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从而适应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

2.内容

(1)教学目标的优化改革

现在多种电器维修的教材一般都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理论知识过深、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际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应该把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放在首位,以能胜任各企业电器技术维修一线人才的需求和完成各品牌家用电器的售后服务为首要任务。

(2)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

①适当精简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即对一些比较繁琐且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加以删减,对具体的维修实例则加大内容。比如在讲解空调制冷基础时,掌握具体的维修和定律内容即可,在理论上适当精简,以实用为目标。

②拓展教学内容。总得来说,高职电器技术的学习对知识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比如在维修电冰箱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制冷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需要熟练地掌握电气焊技术和电工技能。所以在具体的高职电器技术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3.注重电器技术的适用性

众说周知,电器技术的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电器技术的学习需要和实际紧密的联系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电气技术教学中务必要注重电器技术的实用性,对教材不断优化并强调与具体实践相联系的知识。

二、电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优化改革的方法措施

1.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

(1)实物演示教学法

众所周知,电器产品结构十分复杂,即使教材中有结构示意图,但由于原件多,图形小而杂,很难一下看懂其结构。而实物的讲解,使得教学一方面直观易懂,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电器产生的故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

(3)项目教学法

电器专业教学引进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任务学习计划书的准备、设计阶段及在分组学习、实物模拟和成果展示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都能很好地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

(1)电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板书,教学效率低。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将教学信息很快地展现出来,大大提高了效率。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可演示实际中无法演示的故障维修过程,可实现教学手段优化,这也是电器专业课程信息量大的特点所要求的。

(2)实训手段

由于学校实验室的设备不够齐全,而电器产品种类多,品牌也多,产生的故障现象又不同,因此为了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维修技能,毕业后能独立顶岗实习,可以通过联系一些电器维修售后服务公司,从而用周末时间让学生实地实训。在售后服务中,学生可以见到许多品种的电子电器和不同的实际故障,教师再进行查缺补漏,学生分组自觉主动训练,这是在实验室内无法完成的工作和教学效果。

(3)帮带模式

帮带模式即教师先带几个专业底子好的同学进行维修示范,再由这几个同学分组帮带其他同学的教学手段。由于电器维修教学中会存在电器产品结构紧凑而无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同时看到教师的维修过程的问题,因此在一些实训课中采用帮带教学手段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提高技能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吕和《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规划教材》[J].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5。

[2]教育部《电机与电器专业教学法》[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5。

[3]辛昌平《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检修实例》[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