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表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拒绝”表扬

刘宏星

刘宏星溧水县群力中学

案例描述:

“叮……”下课的铃声响起,“Ok,that’sallfortoday.Bye,”“Byebye.”伴随着同学们响亮的回应,我收好书本,同时用余光扫描了一遍教室,这是几年养成的习惯,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要有特别的细心,以防学生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或有什么不好开口的话要讲。我感觉全班没有什么异常,便归好书本,夹着慢慢走出教室,转过墙角,四下无人。突然,一串急剧的跑步声传来,我回头一看是我班的刘玉林同学,“老师,老师”,他边跑边喊地来到眼前,但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我很惊讶地看看他,这种表情很奇怪,扭扭捏捏……一个男同学,却是一股子女孩子的娇羞样。我忍不住问了句:“有什么事么?”终于,他鼓起勇气,“老师,你以后别再表扬我了。”“啊?”我一下怔住了,这个完全出乎我意料的回答一下使我愣住了。初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老师的赞扬,这种拒绝表扬的事还是第一次遇到。“老师,你老是表扬我,我很难为情。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不等我问,他就用农村孩子特有的朴素语言回答了我。

背景:

我省的新课程改革推行已经有10年左右的时间了,新的课程设置,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多年来,我们的教学主管部采取各种方法来推进新课程改革,各校也在进行许多的探索,力求达到新课改的最基本目的—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但是现实并不如预期的那样美好,学校对教师个体的考核制度,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机制,以及现行的招生体制等,并未与改革接轨,而是进一步加大力度,过于注重教师的实绩考察,一切向成绩看齐,以各课任教师所授学科的成绩来衡量优劣,由此造成教师过于注重成绩,对后进学生的管理上,往往由于心情急燥,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师生的对立。学生也未能体会到新课改带来的质的变化,反而是越来越繁重的作业负担。我作为有着十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毕业班班主任,也常常为此感到无奈。那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可以顺利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紧张的师生关系转为和谐。我决定以我班最特殊的刘玉林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在学生管理、转化方面做点探索。

具体过程:

刘玉林是我班所有课任教师公认的“问题学生”,成绩位列班级下游,父母都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只能管他的温饱,其他方面根本就管不了。成了我班的一名“双差生”,即行为习惯差、成绩差。放学回家,要么在外面玩耍、要么就抱着电视机不放。作业根本不做,实在应付不过,就抄袭。教师要是给他一点处罚或批评,就会激起他的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上课就是故意不听,对立情绪严重,把书本、桌椅弄的咣咣响。要是偶尔表扬一下,他还一脸不屑地说,“我不是好学生,我知道。”课后教师在办公室都公认他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诚长。

首先缓解他对老师的对立情绪,针对他的特殊性,找亮点,多鼓励。采用间接表扬法,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起步点”。班上有位叫XXX的学生平时与他较亲近,最近犯了点小问题:常迟到。课后我就找到他谈心,了解完情况,做完思想工作后补充上一句,“你要向刘玉林同学学习,他平时老迟到,这几天有改观,很少迟到了。”XXX离开后立刻就会告诉刘玉林,这种表扬方式往往事半功倍,更有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果不其然,在以后的几周里,他由原来几乎天天迟到,竟转变到一次也没有,我采用那样的方法,使他在作业,课堂上都取得了很大改观,与教师的对立明显缓解。紧接着我由这种间接表扬转为非公开的直接表扬,每周保证和他谈心一次,委婉的指出不足,并肯定他的进步,他的学习也不断进步。

二:巧设台阶,保护他的自尊。一次课堂上,我布置完课堂练习,却发现他伏在桌上迟迟未动笔,看样子又犯老毛病了,就有学生打小报告,“老师,他什么都没写”。这时,我委婉地说:“做作业前是要认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问题呢,相信他考虑成熟后会写的。”这时他慢慢抬起头号,向老师报以感激的目光,拿起笔来做作业。一个受到老师尊重的学生必会尊重他自己,去认真学习。以后的课堂上逐步变得自觉、认真。

三:培养自信,委以重任。对学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指导,往往会得到戏剧性的收获。对后进生更应“捧出一颗爱心”,真诚关心,热情爱护,尊重学生,不歧视,不挖苦,真诚地跟他们交朋友,用博大的爱心,激起他们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随着他不断的进步,随着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我让他做了我班的纪律委员,专门负责班级的纪委管理,这也能使他更好地要求自己。

四:争取家长和教师的最大支持和配合。作为班主任,我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与本班教师交流,大家形成共识,对后进生的错误行为和缺点,要宽容和严格同时要求,对他们的不良品行习惯,该批评还是要批评,批评要注意批评方式,一要避免不当的教育方式,批评不当容易使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二是批评不要算总帐,要就事论事,点到为止,切忌无限制地上纲上线。三是批评要有度,注意分寸,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必要时给学生台阶下,不要让学生过于难堪,不要得理不饶人。四要注意批评的时间、地点、场合,尽量做到不公开批评,无意做错事不批评,做错题或回答错了问题不批评,在家长面前不批评。在这种大的氛围下,刘玉林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表扬。尤其是作为班主任的我给于他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在表扬中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种信心,是来自于内心的强大,以致于他不再需要外在的“表扬”了。他的成绩也稳步上升,最终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县第二高级中学重点班录取。

案例反思

众所周知,教师必须是一个会思考的人,这样他(她)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当班主任更是如此,一个班的学生具有不同思想,不同来历,接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相同。而人的惰性总会让我们懒于动脑,试图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管理日新月异的学生,尤其是教育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会导致的结果就是问题越积越多,越来越难解决。最终问题一起爆发出来。所以我们在指责学生的同时,也要反省我们自己。反省自己对学生的爱。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是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应自省是否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是否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是否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是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否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是否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是否能够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在各个学科领域里获得成功。

反省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学生工作,要调动学生,方法简单粗暴,肯定是不行,只会激发他们的叛逆性。以表扬激励的言辞作为一种方式,是最合适的。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身上同样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我们把师生关系看成是猫和鼠的关系,连一点表扬都吝啬的话,关爱就无从谈起,整个集体就会死水一潭,学生也会生活在阴霾的日子里。罗曼·罗兰说得好:“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表扬就如和煦的阳光,能使濒临枯萎的小树重现生机,能使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好的赞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这样一种情结,都想时常得到别人的赞许。对别人成绩的称赞,既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又是一种信任和友好。学生在被关爱的同时,也会爱他们的学校,爱他们的老师,爱他们的班集体。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我们教师要以成长的观点、发展的理念来看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具有充分的自信。这样成绩才能提高,学习才能进步。

在教育改革大潮下,我们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会有各式各样的不如意。作为我国教育链条中的一分子,我们不应一味追求去改变它,而是尽力去适应。在现有条件下,寻求好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来“拒绝”表扬,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