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进展

范文建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青海海东810599

摘要:在临床上鼻高反应性的疾病主要包括:血管运动性和变态反应性鼻炎。目前,在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下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能够控制,但是还有一些患者的症状频繁发作在或者持续发作,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近年,鼻内镜技术取得很大的发展,一些医生通过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式对鼻高反应性疾病进行治疗,得到了非常好的的疗效,本文对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效果予以综述。

关键词:鼻高反应性疾病;翼管神经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

临床上鼻高反应性的疾病包括血管运动和变态反应性鼻炎。随着工业高速发发展、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虽然无法危及生命,但其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并且该病可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变应性咽喉炎、结膜炎、唾眠呼吸紊乱、支气管哮喘等疾病[1]。目前,临床上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激素和抗组胺药等,能够对患者症状有所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并不能完全治愈该疾病。而且一些重症患者,虽然采用规范化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症状仍然持续存在。但近年来,随着鼻内镜的技术迅速发展、CT等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部分学者开始尝试通过鼻腔入路在鼻内镜下进行切断术,治疗疑难性VMR和AR,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是该方法基本内容的综述。

一、适应手术的症状

根据AR症状的持续时间我们将其分为持续性和间歇性。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就是病症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的程度,我们把变应性鼻炎划分为中-重度和轻度。其中,中-重度的症状严重或者明显,对病人的生活有影响[2]。轻度症状较轻,对病人的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大多数医生认为,经过长期规律规且范化的药物治疗过程,如主要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并且鼻腔结构存在异常,可以考虑通过外科方式干预。

二、手术的方式目前有2种

副交感神经切断术和下鼻甲成形术,二者分别能够将鼻黏膜高反应性降低以及对鼻腔的通气功能有所改善。其中副交感神经切断术主要包括鼻后神经切断术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3]。我国的医生实验也表明,AR采用低温等离子融切断筛前神经术有非常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三、手术的疗效及其评价标准

鼻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被大多数医生采用,用来对患者的鼻部症状进行评价。也有人采用关于生存质量的VAS评分量表、哮喘控制测试表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等对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四、理论依据

关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恢复的依据。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有眼干症状,但通过使用人工泪液治疗,眼干症状在12个月后消失。综合一些实验报道,翼管神经切断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频率比鼻后神经切断术要高,但是眼干等并发症在数月后大多可以慢慢的自行恢复。鼻后神经切断术却因为术中出血较多,容易因视野不清造成手术缓慢情况发生[4]。尽管这种术式对医生的要求很高,但该术式因开展容易,而且仅做单侧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能够减少术中麻醉及出血风险。

五、神经切断术的治疗依据

AR方面,免疫学机制是目前公认的,它是以Th2反应为主导让IgE/MC脱颗粒,让鼻黏膜产生变态反应炎症,其中AR发病的关键细胞就是MC。而且,鼻黏膜的MC细胞和鼻腔感觉神经末梢是伴行状态,就是说两者有构筑关系。当鼻黏膜有发炎反应时,MC会释放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这些物质会刺激鼻腔感觉的神经末梢,而神经末梢会通过轴索反射把刺激信息传达到附近的相关神经末梢,最终会让神经末梢释放出各种类型的神经肽物质,P物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AR的发病中,除了免疫机制,神经因素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因为VMR有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也把VMR称做特发性鼻炎。近年来,有更多的医生认为该病属于一种炎性疾病,它是由神经递质介导。

通过研究VMR和AR的发病机制,我们发现它的发病过程特别复杂,包括大量的炎性细胞、免疫细胞及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是由多环节、多因素一桶作用产生的结果[5]。因此,不管是鼻粘膜病理改变,还是发病机制,都能够说明VMR和AR发病重要原因是神经机制,而在临床上通过切断鼻后神经或者翼管神经都能够达到治疗VMR和AR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最近几年来一些医生尝试采用鼻后神经切断术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进行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治疗,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疗效。但是,手术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尚不明确,而且其具体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手术疗效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的且前瞻性强的队伍对其研究、评价。

参考文献

[1]黎冬冬.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进展[J].养生保健指南,2019(14):1,4.

[2]李超,曹永华,张艳廷,等.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进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8,32(1):77-81.

[3]毛晓春,项洋锋,姜琳,等.31例局部复发鼻咽癌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8):1159-1163.

[4]及俊花.分析糖皮质激素鼻内用药在鼻内镜治疗鼻息肉中的临床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9(6):34,33.

[5]吴彩凤.儿童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护理进展[J].饮食保健,2018,5(41):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