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刘晓蓉

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第一民族小学445600

现代教育正由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其传递信息迅速、形式灵活多样、色彩鲜明形象和内容生动具体等特点,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功效。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儿童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能准确地把握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因此观察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造成思维混乱。比如教学“3-1”时出示常用的挂图有三只鸽子,圈住其中一只,表示去掉一只鸽子,用减法。利用这幅挂图教学时有三点不足:比较抽象,老师不作解释学生不懂图意;老师不引导,学生难以找到观察的重心;不理解图意,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则大不一样。首先投影出示3只鸽子,用抽拉法让一只鸽子飞走。这个演示程序虽然简单,但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先有3只鸽子,后飞走1只,就是3只中去掉1只,用减法计算。投影的生动、形象和具体,不但吸引着学生的注意,而且操作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条理思维,弥补了教学挂图的不足。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记忆是过去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以暂时联系的形成和留下痕迹以及这些痕迹在脑中恢复为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教学挂图等,都以单一的信号——或色或形或光或声等刺激大脑皮层留下记忆,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则是以光、色、声、像的部分整合或整体整合的多重信号刺激大脑皮层,当然,后一种形式的信号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更深。因此学生的记忆能力增强。

三、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儿童心理学》中明确指出,儿童有意识地掌握知识的前提,首先是理解他们所学的东西。投影的使用,不但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理解得快,掌握得牢。相差关系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老师苦口婆心,学生却掌握甚少,当使用投影教学时,情形却大不一样。例如教学“红花有8朵,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在底片上画了8朵红花,在拖片上画5朵红花,5朵黄花。然后,红花和黄花一朵一朵地对起来,红花还剩3朵没对应上。这时,可以看出红花的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和减的意义联系起来,从8朵红花中减去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剩下的3朵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然后再把形象图拉开,抽象为线段图,把具体形象的实物,抽象概括为线段,学生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直观演示中理解了应用题,找到了解题思路。投影演示可引导学生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不确切到比较确切的理解规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四、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但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作用也不可忽视。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认知行为由不自觉转化为自觉,诱导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自觉性的调动,就要求教师恰当地设置思维坡度,使形象思维自然平稳地向抽象思维转化。例如在教学有余除法时,同片连续演示两道题。首先演示“有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和还剩几个”和演示“有22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和还剩几个”时,同片演示益处有二:易对比,形象和直观;两题有着内在的联系,为学生分析、综合时提供直观依据,不宜分开。针对教师提问“发现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时,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通过对图片鲜明和直观的对比,减缓了学生的思维坡度。同是分在3个盘里,余下的又不够继续平均分,通过思考即会发现“余数比除数小”。学生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表象实现的,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得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许多数学老师往往认为,数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语言训练是语文课的任务,从而忽视了数学中的语言训练。其实,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一个人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如在教“1”的认识时,可出示1根小棒,用数字“1”来表示,也可投影出示1头小猪、1只小熊和1条线段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1头小猪可以用数字‘1’表示”,“1只小熊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1条线段可以用数字‘1’表示”。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的”,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给学生敢想敢说的机会,进行完整意思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接着提问“谁能把刚才大家说的概括成一句话再说一遍”的时候,教师此时把投影片上的图形进行归类:一个事物的图形划为一类,计量单位的图形划为一类,从而启发学生说出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知识运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