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洗手现状及方法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医务人员洗手现状及方法的研究进展

孙燕

孙燕(丰县梁寨镇中心卫生院221741)

【摘要】总结分析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现状,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及临床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实施有效的监护措施。同时,分析比较临床上常用的洗手方法,探讨出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健康,提高理质量。

【关键词】洗手方法措施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媒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因诊疗因操作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认为洗手就是双手涂满皂液,相互强有力揉搓,然后用流动的水冲洗,以降低手部暂住菌的密度。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影响洗手的因素、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以及规范的洗手方法等方面做了研究,为了更好规范洗手方法、保证洗手效果,本文从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的现状和方法两方面进行综述。

1手的污染与洗手的必要性

有关采样调查表明,医务人员给给病人进行晨间护理、体检和换药,双手采样培养带菌率为100%[1],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2]。其中医院工作人员手上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约20%—30%,而烧伤病房或监护病房工作人员可高达80%或更多,25%普通医务人员手上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国内外有关专家认为有效洗手完全可降低医务人员手上的带菌率。在消毒措施远不如今天的50年前,Semnelweis在一项生殖干预的研究中,坚持要求医生在做完尸检后先洗手,再去接生,从而使围产期葡萄球菌脓毒血症的死亡率有22%减至3%[4]。据现代资料报道,医务人员在8h内洗手4次,可是医院感染降低30%,每日坚持高质量的洗手2—6次,可使医院感染降低25%—50%[5];妇产科护士抱婴儿前为吸收的感染率为2.56%,洗手后降低为1.24%[6]。有人认为洗手不方便,而采用戴手套的替代洗手的方式,事实上,如不及时更换手套,戴同一副手套检查多个患者,可增加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机会[7]。手套只是洗手的辅助手段,戴手套而不洗手的方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由于手套可能出现微小破损或表面受到污染,脱手套后仍应洗手[8]。从而可见,认真洗手是控制感染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对病人和医务工作人员的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9]。

2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类型为指尖指端手心手背型,持续时间为10—15S,每日洗手频率应保持在医生>30次,护士>35次[17]。这样洗净的双手才可以达到国家的标准。不过,今年来的洗手多种多样。

2.1一般卫生洗手法是将手涂满肥皂,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而有力的短暂的揉搓,产生大量的泡沫,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的过程,目的是通过肥皂、皂液揉搓和流动水冲洗,以清除和降低暂住菌的密度[8]。此过程对洗手的时间和洗手的部位如指尖、指缝、拇指等处的搓洗不做特殊要求,因此一般洗手只是简单冲洗,多数会忽视对指尖、指缝、拇指的搓洗,洗完手后细菌污染只能降低18%[11]。

2.2肥皂水流水六步洗手法是WHO推荐的一种标准的洗手方法,该方法跟据手的构造和功能以及手在操作中的污染情况,将洗手方法科学的分为六步完成,弥补了一般洗手方法中容易忽视的部位(指尖、指缝、拇指等重要部位)特别进行了搓洗,保证了洗手的有效性[12]。其基本步骤:(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至少10个来回以洗净掌心与指腹。(2)掌心相对,双手交叉,相互揉搓指缝、指蹼、至少10个来回。(3)将一手拇指并拢,在另一手的掌心处旋转揉搓,至少10个来回以洗净指尖和掌心换手进行重复动作。(4)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至少10个来回以洗净手背,换手进行重复动作。(5)一手握住另一手的拇指旋转揉搓,至少10次,换手进行重复动作。(6)一手旋转揉搓另一手的腕部达腕上10cm处,换手进行重复动作,洗毕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10]。据文献报道,按六步洗手法洗手10—15s,可完全清除手上的暂住菌群[13]。

2.3毒剂擦手法刘素球等人的研究发现,一般洗手后再用手消毒剂(莱素芳快速消毒剂)进行擦拭双手,可使95%以上的手符合卫生质量要求,但使用化学消毒剂特别是高浓度醇类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性和损害等负效应[12]。但如今有一些新型的消毒剂对皮肤有良好滋润保护作用,如鑫永泰皮肤消毒剂中主要有效成分为醋酸氯己定,为无色、有水果香味,含皮肤保护因子醇类凝胶型消毒剂,使用简便,是一种快速、简便、强效的皮肤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白色念珠菌、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酵母菌等微生物,PH值为7—8,适用于手术前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手术前皮肤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消毒、手及皮肤的一般消毒卫生等。还有快速手消毒液直接涂擦双手,既可达到消毒的目的,又减少了常规洗手时流动水冲洗这一环节,避免了污水所致污染,有效节省了洗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14]。

3小结

洗手只是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最可靠、最重要的措施,它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共识。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同行们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不断地改善洗手方法,寻找出更高效、廉价的能护手和快速干手的洗手用品,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以便降低医院感染,双向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邱旭君,乐云敏,洪贞霞。不同洗手液清洁效果的实验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0):605

[2]游建萍,黄庆,付大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3]苏冬梅,李春林,刘巧云,等。静脉穿刺前后操作者的细菌学检测与洗手消毒液的选择[J],护理进修杂志,1997,12(9):8

[4]RotterML150yearofhanddisinfectionsemmelweis'heritage[J],Hygemed,1997,22:332—339

[5]王荣之,龚明勋,许淑清,等。医务人员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J)。中华预防感染学杂志.2000,10(1):46

[6]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3—68

[7]王晓敏,苟淑萍,洗手现状与对策,实用护理学杂志,1995,11(9):43

[8]赵霞,洗手与医院感染看,实用全科医学,2006,4(6):2

[9]李冬梅,浅谈医务人员清洁洗手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新导报[D],2008,10:252

[10]沈伟,洗手消毒的概念与方法选择,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8,10(8);342

[11]耿莉华,医院感染实用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7—123

[12]刘素球,聂玉兰,粟尤菊.消毒剂擦手消毒与六步洗手方法效果比较,现代护理,2007,24(71):78

[13]钟秀华,张彩燕,胡秋莹,不同手部清洁方法效果及成本效益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6

[14]杨西宁,胡美春,临床医护人员3种方法效果评价.护理研究,2008,22(8):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