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联合吸痰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多途径联合吸痰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分析

刘小姬

罗茜(靖西人民医院广西靖西330600)

【中图分类号】R6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248-02

【摘要】目的探讨多途径联合吸痰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疗效。方法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炎、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振动式排痰法和膨肺吸痰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湿化吸痰法治疗。结果吸痰治疗6h后,治疗组患者的EVWL、PVPI以及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改善。吸痰治疗7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EVWL、PVPI以及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多途径联合吸痰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机械通气患者的痛苦并有效的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多途径联合吸痰疗效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MV)已经成为重症及急症患者监护或抢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MV患者大多为神志不清或昏迷的危重患者,并且MV多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因此,多数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会加重感染的程度,引起患者呼吸道内痰液的增多,如果痰液排出的不及时,则会造成感染的进一步加重所以对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精心的护理是MV成功的关键措施。在给予患者抗感染、化痰药治疗的同时,采用有效的吸痰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危重患者的肺损伤的发生和二次感染的风险。笔者采用多途径联合吸痰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4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9~84岁,平均57.9±13.8岁;其中多发伤患者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9例,呼吸衰竭患者20例,药物中毒4例;其中42例患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48例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插管;其中37例患者采用的通气模式为控制呼吸模式,53例患者采用的通气模式为辅助呼吸模式;所有患者的通气时间最短8h,最长11d,平均5.3±1.2d。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炎、化痰等治疗,同时临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振动式排痰法和膨肺吸痰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湿化吸痰法治疗。

1.2.1振动式排痰法和膨肺吸痰法

治疗组患者在膨肺吸痰治疗前前先全用振动式排痰机进行振痰,约振痰15min后进行吸痰治疗;对患者进行膨肺,由2名护士进行操作,首先由一名护士将呼吸气囊与氧气管进行连接,将流量调节至10L/min左右,然后撤离呼吸机。连接呼吸气囊后,等到患者吸气时,由护士向患者的吸气管内注入湿化液5~8ml,一般情况湿化液选择0.9%的生理盐水,同时采用匀速挤压呼吸气囊。潮气量的选择为患者治疗前平时潮气量的1.5倍,呼吸频率为使用机械通气前患者的正常呼吸频率,患者于每次吸气后屏住呼吸10~15s,呼气时采用快速放气。另一名护士准备各种吸痰设备和物品,听到患者的痰鸣音后,按ICU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吸痰治疗;然后再次注入湿化液,挤压气囊,然后由另一名护士进行吸痰治疗。反复的进行上述几个过程,当患者痰液转清时为止。每次挤压气囊时间为10min左右,反复循环4~5次。

1.2.2湿化吸谈治疗

对照组患者首先清除气道及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然后嘱患者翻身,并叩击患者的背部。叩背时略微用力,叩击的顺序为自下而上、自外而内,多次反复进行叩击,每次叩击时间约5~10min。叩击结束后,首先给予患者纯氧吸入2~3min,然后按照吸痰-湿化-再吸痰的循环顺序进行多次治疗,直至将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吸净为止。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吸痰治疗前、吸痰治疗后6h、7d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外肺水(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P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VWL、PVPI以及PaO2/FiO2相比无明显差异。吸痰治疗6h后,治疗组患者的EVWL的下降、PVPI的升高以及PaO2/FiO2的增加与吸痰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EVWL、PVPI以及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治疗7d后,治疗组患者的EVWL、PVPI以及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十分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患者的EVWL、PVPI以及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EVWL、PVPI以及PaO2/FiO2的比较(x-±s)

指标例数治疗前治疗后6h治疗后7d

EVWL(V/ml?kg-1)

治疗组458.12±0.767.51±0.54*6.11±0.23△

对照组458.16±0.598.11±0.497.97±0.56*

P<0.05

PVPI

治疗组454.34±0.543.13±0.63*1.74±0.75△

对照组454.12±0.393.89±0.522.92±0.63*

P<0.05

PaO2/FiO2

治疗组45153±27196±46*271±26

45159±46163±29173±33*

P<0.05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

3讨论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发生呼吸功能障碍时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患者MV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以防止通气意外的发生。EVLW是人体内肺血管外的液体,可以直接的反映患者肺水肿的程度,并且EVLW的多水反应了患者预后的情况[1]。振动式排痰可以有效的刺激患者浆细胞的分泌,稀释呼吸道内的痰液,刺激患者发生咳嗽[2]。膨肺吸痰法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吸痰方式的不足,可以更加彻底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3]。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EVWL、PVPI以及PaO2/FiO2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多途径联合吸痰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机械通气患者的痛苦并有效的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慧梅,黄明英,李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8,15(9):36-38.

[2]黄金鹏.G5振动排痰机在老年患者术后肺部体疗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7,6(1):24-25.

[3]俞小卫.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分析与防治策略[J].临床肺科杂志,2002,7(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