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李秀霞

李秀霞

(广西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530400)【摘要】开展农村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调查,了解目前农村重性精神病管理的现状,探索农村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的发展思路,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为制定重性精神病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45-05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难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难题[1]。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障碍、分裂情感障碍等疾病。重性精神病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患病比例,在发病时,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2]。目前,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作为一项非传染性疾病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旨在建立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和康复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网络,最终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笔者针对目前宾阳县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工作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目前农村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工作现状

1.1宾阳县重性精神病流行现状

2010-2011年宾阳县疾控中心与精神病专科医院(新宾卫生院)联合,开展科技计划项目-农村地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模式探讨,对芦圩镇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156人进行入户调查和患者随访工作,结果显示:男女性别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患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0-65岁中老年人,88.2%为已婚对象;96.66%职业为农民;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分别占38.26%,44.70%;家庭经济贫困占51.28%;82.12%患者类型为精神分裂症;家庭遗传史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调查时期调查对象病情稳定者占66.02%,病情不稳定者占33.98%;家庭支持持续进行治疗对患者病情稳定具有促进作用,反之,放弃治疗,则不利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得到社会的支持,如得到民政部门残疾生活补贴,参加医保,治疗经费有了一定的保障,对病情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

1.2农村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现状

1.2.1认识不足当前,重性精神病患者其行为造成的后果无需承担责任,或还不能借助法律手段对其进行控制,所以群众认为,重性精神病是精神病专科医院或公安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部分患者家属认为重性精神病是终生性疾病,不能治愈,甚至放弃治疗,造成终生患病率高。

1.2.2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由于患者在发作时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住院治疗,并且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占多数,未治愈和复发率高居不下。经调查,宾阳县平均每例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因复发住院2次,每次花费在5000-8000元,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尤其突出。调查156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92人得到民政部门残疾生活补贴,占58.97%,84人参加医保(新农合),占53.85%,98人有专门监护人,占62.82%,家庭成员对患者持续治疗的信念中,83个家庭支持持续进行治疗,占53.20%,41个家庭支持阶段性治疗,占26.28%,32个家庭放弃治疗,占20.51%。许多患者没有医疗保险,获得的医疗救助等社会支持也有限,治疗费用对他们的家庭而言是沉重的包袱,部分精神病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和监护,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肇事的案例明显增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精神卫生难题成为与社会发展整个过程中相伴而生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难题。

1.2.3国家政策和执行情况2010年来,宾阳县实施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打开了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的新局面。但是基层工作人员对重性精神病的认识还不足,管理队伍的建设及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且目前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的不足,专业的医务人员的缺乏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给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对策与措施

2.1加强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参与实施的综合治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重性精神病的监管和管理治疗工作的领导,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公安、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实施综合治理。

2.2加强基层精神卫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

包括行政管理人员、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及社区其他相关人员。开展人员培训,使行政人员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目的意义、工作内容;使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掌握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要求、相关程序和相关诊疗规定;使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知识和技能,相关工作要求和规定,能够开展社区/乡镇管理;使社区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目的意义,掌握必要的技能、主动配合、协助开展工作。

2.3加强重性精神病的社区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社区,国际上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均以社区为基础[3]。按照《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对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一是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信息应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家族史、初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康复措施、总体评价等内容。二是开展随访管理工作,对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

2.4开展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2.4.1对首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开出健康教育处方,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

2.4.2针对农村特点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宣传一是通过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下乡送知识送技术的方式,提高乡村医生对于常见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和跟踪随访治疗能力;二是在乡镇卫生院重点培养精神卫生专(兼)职人员熟悉宣传要点和核心信息,利用广播、电视和宣传材料等为农村常住及流动人口,乡镇企业工作等进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宣传教育。

2.4.3学校健康教育与宣传根据重性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的特点,结合学校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讲座、宣传墙(板)报、宣传手册等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青少年对于重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知晓水平。

2.5开展督导、绩效考核和评价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检查、指导下级部门或者单位的工作进展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与不足,并根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要求,制定考核指标,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显好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等,考量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的效果、患者需求、相关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制定重性精神病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参考文献

[1]俞峻瀚,肖泽萍.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研究及对策[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6):121-126.

[2]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3.

[3]广东省汕头市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9):67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