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荣运用小柴胡汤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冯志荣运用小柴胡汤经验

李传芬

李传芬自贡市中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小柴胡汤除治疗少阳正证、变证等适应证外,在外可调太阳,在里可调阳明,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具有促进和调控作用,因此可以广泛而著有成效的运用于虚人感冒,产后郁冒,咳嗽、淋证、发热、胸痹、梅核气等病。

【关键词】冯志荣;小柴胡;经验

【中图分类号】R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5-107-01冯志荣主任医师系四川省第二批十大名医之一,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年,一生学验具丰。至今已近八十高龄仍坚持每日门诊。我有幸随老师一年,受其孜孜不倦,言传亲授,临证指迷,收获颇丰。

深感其高尚的医德、渊博的学术和临证的圆机活法。

老师崇尚仲景学说,精研其证治规律,尤以注重实践,讲求疗效,法活机园为其特色。老师认为仲景学说之所以能永保其无限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卓有成效的指导临床实践。《伤寒论》中所用之方被后世誉为经方,是经过历代医家无数次医疗实践反复验证,在临床中确有疗效之方。老师认为纵观全部经方,当以小柴胡汤适应范围最广,而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在他的临床生涯中,除了遵循传统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正证、变证等适应证外,还匠心独运,别开生面,广泛而著有成效的运用于虚人感冒,产后郁冒,咳嗽、淋证、发热、胸痹、梅核气等病,屡获良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认为少阳三焦是水火气机的通道,能量代谢的场所,水液代谢的通道。少阳气机条达在外可调太阳,在里可调阳明,因此,少阳主枢。少阳疏泄正常,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具有促进和调控作用,对情志也具有条畅作用。因此,少阳所关乎的是全身脏腑精神情志的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可治疗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疾病。

(1)用于虚人感冒体虚之人,卫外不固,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为半表半里之处,为少阳所主。《伤寒论》97条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老师认为该条不仅仅是少阳病之病因病机,乃总论虚人外感之病因病机。若纯用发汗,恐耗散虚人之气血阴阳,虚其虚也。方中柴胡、黄芩、半夏旋转少阳枢机以达太阳之气,人参、大枣、甘草、生姜帮助中焦脾土以领邪外出,于稳妥平和之中,大具扶正祛邪之力。我曾有顾忌,柴胡升阳发散有劫阴之弊,半夏性燥,黄芩苦寒,其用于虚人感冒就没有顾忌吗。师言,复方之作用,就是互相牵制,取长补短,而不是单味药作用的相加。虚人感冒中柴胡用量宜小,以10克左右为宜,况有人参之甘寒,甘草、大枣甘缓相伍,足可以避免其温燥苦寒之偏性。老师在临床上常用小柴胡加玉屏风散治疗气虚外感,小柴胡加参脉饮治疗气阴两虚外感,用小柴胡加四物汤治疗血虚外感,用小柴胡去黄芩合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外感。

病例一:张某,女56岁,因反复恶寒低热一月就诊,诊见阵作恶寒,每日午后低热,体温波动于37.5左右,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头晕心难,稍有咳嗽,血常规无异常,病人曾在外院静脉注射抗生素三天(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见缓解,又服用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依然无效,故来冯老处就能诊。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浮细缓,师言:该患者外邪未解,正气已虚,正邪交争,胶着不解,故见恶寒发热持续,治疗应扶正解表,益气驱邪,方用小柴胡合玉屏风散加味:柴胡2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20克、大枣15克、生姜5克、炙甘草10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每日一剂,连服三剂,病人恶寒发热消失,精神好转,后以香砂六君汤调理脾胃痊愈。

(2)治疗久咳外邪犯肺,肺气不宣,则为咳。日久不愈,表邪易由太阳而入,少阳受邪,枢机不利,三焦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则生饮生痰,水饮痰浊上犯于肺更加重咳嗽。另一方面,少阳受邪,郁久最易化火,三焦郁火弥漫肺胃,肺气受损,宣降失常亦咳。唐宗海在《血证论评释》中说:“小柴胡能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浊,左宜右有,加减合法,则曲尽其妙。”临床上,老师善用小柴胡加三坳汤治疗风寒久咳,用小柴胡加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治疗寒痰咳喘,用小柴胡加麻杏石甘汤治疗痰热咳嗽。

病例二:魏某,男,71岁,三月前因受凉后感冒咳嗽,曾在外院行胸片检查双肺正常,间断静脉注射头孢哌酮等10天,咳嗽有所缓解,但早晚仍然阵作咳嗽,咯出白色泡沫清稀痰,并伴有胸闷,气喘,稍有恶寒,精神倦怠,纳食正常,冯老接诊后考虑老年久咳,又经抗生素治疗,肺气亏虚,无力驱邪,导致风寒痰湿留滞气分,肺气壅滞,治疗应扶正驱邪,温阳益气,化痰平喘,以小柴胡加苓干五味姜辛汤治疗,柴胡6克、黄芩6克,法半夏10克、党参20克、生姜10咳、茯苓15咳、干姜10克、五味子6克、细辛6克,两日一剂,两剂后,痰量明显减少,胸闷气喘消除,守方继服五剂诸症均除。

(3)治疗发热老师认为发热是人体在内外致热原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调节性的体温升高,太阳表邪未解,邪传少阳,正邪相争,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这种发热既可以是高热也可以是低热,但其特征是寒热往来。即发热和恶寒同时存在,但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老师指出只要抓住了以上特征,均可用小柴胡汤退热。因小柴胡汤能清能散,辛开苦降,宣通内外之功。方中柴胡解经热,黄芩清腑热,半夏、生姜辛散可疏通气郁助柴胡以解热,且有化痰,去水,和胃降逆止呕之功。人参,大枣、甘草助少阳之气以驱邪,补太阴脾气防止少阳之邪内传太阴。总之本方有疏利三焦,调和脾胃,宣通内外,畅达气机之作用。气机畅达则邪从汗解,即所谓“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之意。老师曾治疗多例在西医院用遍抗生素仍然发热持续数十日不退的患者,经用小柴胡汤加减均热退身凉痊愈。师言柴胡退热量要大在30~60克,若是疏肝15克,若是升阳6克足亦。

病例三:王某,女,48岁系机关干部,一月前出差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咽喉疼痛,立即到西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经用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炎琥宁等药治疗体温一直未降,波动于38~39℃之间,其间也曾服用中药,但疗效不显,经人介绍到冯老处就诊,老师言该病人有发热和恶寒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正邪抗争剧烈,与小柴胡方,柴胡30克、黄芩15克、法半夏15克,荆芥15克、白芷10克、党参10克,板蓝根30克,一日一剂,三日后体温降至37℃左右,发热恶寒及头痛均除。

此外老师还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泌尿生殖道感染,乙型肝炎,胃肠功能紊乱,抑郁证,失眠,月经失调,带状疱疹、骨关节炎等等。

小柴胡汤的运用虽然广泛,但其取著效的前提条件是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其方证是《伤寒论》中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以及96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又据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因此,老师指出小柴胡汤的七条主证,只要具备其中之一便可用。小柴胡汤能和解表里,调和阴阳,疏利肝胆,调节气机,为扶正驱邪之总方。现代药理证明该方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保肝利肝,抗过敏,调节免疫,抗感染等作用。这就意味着该方不仅可以用于发热性疾病,还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诸科多种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