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2-mg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2-mg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梁娣

梁娣开平市新昌中心医院(广东开平5293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的2-mg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检测血清的2-mg水平,其中30例经治疗后1个月给予复查,比较治疗前后血清2-mg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2-mg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明显下降,但仍比对照组高。结论血清2-mg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改变可作为了解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变化和疗效的一项辅助指标。

【关键词】脑梗塞血清2-mg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5-0001-02

血清2-mg目前广泛应用于肾病、肿瘤、某些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目前探讨脑部疾患与2-mg关系的研究也正逐步展开,但很少研究血清2-mg与脑梗塞的关系,本例对血清2-mg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病情变化及疗效判断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选择2007年-2009年间我院急诊科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8例,发病时间均在48小时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在45-70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30例治疗1个月后复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3例,糖尿病8例,脑短暂性缺血发作史者6例,冠心病史者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予以证实,并排除其它脑部疾病、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恋者及其它免疫学系统疾病等。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到我院常规体检的且与年龄、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排除以上疾病的20例采集血清,平均年龄是61±7岁。年龄和性别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浆采集均行早晨8—9点空腹取静脉血2ml于4℃保存不超过3天;

1.2.22-mg含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

1.2.3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1个月治疗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2-mg平均值

3结论

数据中可见患者急性期脑梗塞血清2-mg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个月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血清2-mg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4讨论

2-微球蛋白(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800,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的胞膜上,特别是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肿瘤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2]。细胞合成的2-mg是组织相容抗原的一部分,当组织相容抗原代谢或降解时,或细胞更新时,2-mg便以游离形式释放到体液中。在生理情况下,2-mg低浓度(0.8—2.7mg/L)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初乳和羊水等多种体液中。病理性2-mg增高的原因较多。本例急性脑梗塞发生2-mg增高,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首先是中性粒细胞聚集。当急性脑梗塞时,脑组织细胞缺氧,脑组织坏死、软化,在缺血区常聚集大量的白细胞[3],引发以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损伤脑细胞内浓度依赖性的中性粒细胞聚集为特征的急性炎症反应,使中性粒细胞合成和分泌2-mg增加。其次免疫系统受损。免疫系统可能在脑梗塞患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早的时侯国外的Chouaib等认为2-mg与淋巴细胞的增殖细胞毒性作用以及NK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有关,并能通过控制T淋巴细胞活化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4]。本文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2-mg明显增高,治疗1个月后血清2-mg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这时患者的症状已明显好转。由此看来,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监测血清2-mg的改变能反映早期脑神经细胞损伤的程度,可作为急性脑梗塞病情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辅助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周天龙,2微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8):718—719

[3]MatsuoY,OnoderaH,ShipqY,etal.Correlationbetweenmyeloperoxidasequantifiedneutrophilaccumulationandischemicbraininjuryintherat:effectonneutrophiidepletion[J].Stokeo1994;25:1469-473.

[4]ChouaibS,welteK,DupontB.Differentialeffectofanti-beta-2-microglobulinonIL-2productionandIL-2receptorexpressionintheprimarymixedlymphocyteculturereaction.Immunolo198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