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活塞类考题热点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3

气缸活塞类考题热点解析

钟志翔

钟志翔

(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提示民族文化的内容,文化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

【关键词】文化意识;渗透;语言;文化内涵

文化是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它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提示民族文化的内容。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思维特点等特征。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谈及英语教学,人们往往只想到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常常出现歧义误解,闹出笑话,引起不快等现象迭出不穷。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文化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

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称呼语,感谢和答谢,赞美,打招呼,介绍,打电话等用语,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

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身势语、体态、打扮、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词汇的文化内涵。包括词义的联想,情感意义,谚语及一些习惯用语的运用。

说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史地、文学等知识。

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包括人生观,道德标准人际及关系。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向学生渗透西方文化。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等方面谈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渗透。

1.在词汇教学中通过“比较法"提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正确、得体运用。在教学中进行英汉文化的比较,并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British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oneselfinthelion'smouth,comeinlikealionandgooutlikealamb,likeakeyinalion'shide.而中国人以为“老虎”是百兽之王,常用“老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通过对比与了解,以上习语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依次为:置身虎穴,虎头蛇尾,狐假虎威。还有,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而“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狗奴才”等之类的贬义词,而英语中的“aluckydog”(幸运儿)这个习语却表明了狗在英语国家中的身价。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窥见出英汉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数字词。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往往在整百整千的偶数上加上“一”:onehundredsandone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onethousandonethingstodo(日理万机)等。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数字,人们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追求的是“好事成双”,渴望的是“双喜临门”,万事顺心的是“六六大顺”,美不可言的是“十全十美”。

再来比较一下英汉语言中的称谓词。汉语中的“爱人’’一词是指自己的配偶,而英语中的“lover”一词则指情人。汉语中的“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而英语中“uncle”一词的意义范围要大得多,它既可指父亲的兄、弟,也可以指母亲的兄、弟。而汉语中的“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学习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时,要注意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汉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用“blacktea”,英语中的“‘blackcoffee”在汉语中则是“浓咖啡”,而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rong。tea”。

因此通过词汇教学,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差异,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更好掌握和运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它本身应该是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跨文化交流通常是以说话的交往方式来进行的。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许多中国学生,很想和外国人交流来练习英语,然而,由于他们不会选择恰当的话题,常常会遭到外国人的拒绝。有西方,人们之间互相戒备很注重隐私,他们对婚恋、年龄、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有关方面的问题,通常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中国,特别是朋友之间,相互了解、彼此关心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隐讳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还应该创设特定的交际语境,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有中国学英语没有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我们更要设置特定的对话情景,让学生感受文化氛围。例如,创设一个问路的对话情景,让学生A扮作旅客,让学生B扮成民警,进行问路指路的情景对话训练。其中包括了称呼语,问路、指路时的日常用语,还有感谢和答谢的用语。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还知道了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交际。

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英语角进行对话练习,还可以举行英语晚会,通过节目的多样化来充分认识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检验自己的语言。从而在交流中改正错误,在交流中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3.注重语篇教学,挖掘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某些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通过语篇的阅读、理解教学,不仅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例如,SEFCBook1,Lesson98中,有这样一句话:ButI’mnotPeterBaker,I'mDavidBake.还有SEFCBook3Lesson2,MadameCurie。Lesson6CaptainCook等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教师则引导学生归纳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姓名与中国不同,英语国家常常是名+姓,如:PeterBake。名字常常有呢称。妇女婚后常随夫姓,如MadeCurie.而称谓与汉语有差异,英语国家常用Mr\Ms\Mrs\Miss+姓、姓名来称呼某一人,如Mr.Baker\Mr.PeterBake.除了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示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称谓,如;英语国家的人称呼老师不叫价TeacherYang",而说成Mr\Miss\Ms\Yang,.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呢称。

又如:SEFCBook1BritainandIreland.Book2,Canada,Book3,Australia,‘TheU.S.A,NewZealand等阅读文章,介绍了说英语国家的一些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篇阅读,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的概况。

再如,SEFCBook1,Lesson2,有这么一段话:’Wehavea1otofmachinesonthefarm.MyDadhasonlytwomenworkingforhim.Butheemploysmoremenfortheharvest…….MostSaturdayeveningsthereisaparty,evenatharvesttime.Wecookmeatonanopenfireoutside.Itisgreat.从这段话中,我们可引导学生注意farmer这一词。在汉语中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是靠种田地为生的,在中国人的概念中,农民非常辛苦,并不富裕。而在本段话中,所介绍的farmer能拥有许多机器,还雇用人工干活。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语言后面所隐藏的文化背景。再有,如本段所描述的,尽管他们很忙、很累,为什么还要开“party”呢?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明白“独立自主,乐观向上”是当代美国的社会时尚,也是其民族价值观念的体现。这样就把阅读教学和文化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味文化渗透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文章,更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全球意识。

4.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提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和逻辑上的完美,例如,He'safriend0fmine则用了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而汉语则未必如此,请看看毛泽东脍炙人口的名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这句话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无连接词连接,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文化渗透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既要注意语言技能的训练,又要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有关图书和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去捕捉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化,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西方文化意识的引导与渗透。让学生尽快走出人们常说的“文化休克”,只有这样,外语教学在通往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宽阔。

收稿日期: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