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让课堂鲜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智慧让课堂鲜活

俞丽美

江苏海门市货隆中心小学(226144)俞丽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心态、儿童的感受、儿童的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一句话,应当更多地去追寻儿童精神,莫让童心过早地消逝。”(周一贯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就要用教育智慧去关注童心,激发童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快乐、情趣深度浸润儿童的心灵世界。

一、输点“兴奋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何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必须不断给学生输入“兴奋剂”,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断保持,唯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渐渐成为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浓厚的兴趣不仅能给优等生的智能“锦上添花”,还能给后进生的智能“雪中送炭”。

拜读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后深知:角色体验可使儿童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给他们身心带来愉悦。为此,我们不妨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获得心理上的共鸣。笔者执教《雨点》一课时,就让孩子们扮演可爱的小精灵——雨点,落到哪里就跑到相应的挂图旁。那一刻,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热烈的情绪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全体学生在无意识作用下自由组合,不知不觉进入角色,把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不同的姿态演绎得栩栩如生。此刻,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通过表演营造了一个浓浓的情意场。

为了让学生很快捕捉到文本情感的基调,找到与课文情感契合的最短程,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比较、品味,通过用眼、用口、用心去搓揉文中的典范语言,学生在反复吟咏、潜心会文后,悟其神韵,获其语感,使静止的语言“活”起来,“立”起来。角色体验契合儿童的情感、认知和兴奋点,让课堂弥漫浓浓的情趣。

二、补点“营养液”

由于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超越文本,拓展超越,并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及时补点“营养液”,让他们在无尽的遐想中习得方法,丰富积累。

我们都知道,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当学生获得有关的阅读方法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迁移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甚至“重建意象”,从而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教学《小池塘》一课时,当明亮的小池塘成了美丽的大眼睛,倒映出天光云影、日月星辰时,学生对比喻句有了形象的感知,并有了模拟其他情境的冲动。我设计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景物用不同的水彩笔勾勒出来。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闪烁着灵动的光辉,精妙的语言脱口而出,如“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小姑娘美丽的发辫”;“松树倒映在池塘里,像高大的宝塔”;“飞行的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架飞机”;“连绵起伏的群山倒映在池塘里,像横卧的长龙……”一番想象让孩子彰显创造的潜能,从而生发出对小池塘的喜爱。

由此可见,想象,往往孕育着创造的嫩芽。在语文教学中,要达到新课标“开发创新潜能”的目标,就要突出想象,注重想象。当我们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对文本范式模仿、迁移时,就会有效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语言的储备,强化语言的积累、运用。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在积极主动的学法迁移中得到提高。

三、搞点“股份制”

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在阅读中形成的。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得到阅读之“乐”就得到了语文的“魂”。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喜欢阅读并学有进步,我在班级建立互帮学习小组,宣布每个学生都是组内的股东,通过股东间的合作让课外阅读在课中落实,从而有效拓展每个学生学习的时空,真正实现把书读“厚”的新目标。

如学习《春笋》一课后,我相机补充《春笋》、《小竹笋》、《向着春天敬礼》三首小诗,先让孩子们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接着,以动静结合的学生合作法鼓励小组内创编并推荐出一名选手朗诵,组内成员你一句,他一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分层要求、合作共享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组内成员仔细寻找学习中的障碍,教师在关键处给予点拨与指导。当学生充分展示后,我着重表扬合作愉快的小组,并让全体组员一起领奖,这样便让小组成员共同创造,共同付出创造的辛劳,共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叶老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只有把语文课堂看成自己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一段历程,才能听到自己与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听到花开的喃喃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