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浅解人体生命演化的阴阳变化规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太极图浅解人体生命演化的阴阳变化规律

陈荣添

陈荣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中图分类号】R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7-0285-03

【摘要】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太极之理无处不在,阴阳是“变化之母,生杀之本始”,人体生命演化现象与其它万物一样服从阴阳规律,可以归结为为阴阳的变化。太极图高度概括了阴阳变化规律,它形象地反映了阴阳、五行、八卦等天地自然的共同规律,是一副鲜明的生命图像。若以太极图为工具,对人体生命演化的阴阳变化规律进行了阐释,以象明义,形象明了。

【关键词】太极图生命演化阴阳

《类经图翼》说:“因而大以成大,小而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浑然太极之理而无处不在。”所以宇宙是个太极,人身也是个太极。太极象征天地日月,人的生命运转、阴阳抽象化的统一形象[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是宇宙万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总规律,生命以阴阳存在为根本,“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就人体而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不言而喻,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演化现象可以归结为阴阳的变化。人体生命演化现象虽然复杂,但只要抓住了阴阳这一总规律,其主线就可清晰明了了,正如《类经图翼》说:“天人一理者,此阴阳也。”而若配以太极图解,以象明义,以图明理,更有助于对内容的深刻理解。

太极图虽简单,但内涵丰富,“太极图高度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具有高深学理和分析探索事物规律模型……用太极图来表示中医基本理论的模型也最为恰当的,阴阳的对立统一、五行的生克制化、气机的升降运转、生命活动的周期规律等,都可以用太极图式来表示”[2]。所以可以用太极图来表示人体生命演化规律。太极图自古经历了多种演变,但其义是相同的,这里采用的是阴阳鱼太极图,并辅以无极式太极图、两仪式太极图。

1无极式太极图解生命未形成的状态

无极式太极图,又名太虚图,相传为北宋周敦颐所作[3],此图为一大圆,中空,表虚无之象。为太极之前之“无极”状态,无穷尽,无方体,无界域,是为无象之象,非有非无。《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说明太虚(无极)乃万物起始之源,故把它比作人之元。此时人的阴阳二气未形成,可以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精子或卵子状态。

2两仪式太极图解阴阳交媾状态

两仪式太极图,或叫做阴阳两分法[4],由无极式太极图从中间等分为两半,一半为阴,一半为阳,二者对立统一,代表阴阳二气的形成。《类经·阴阳类》说:“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医门法律·阴病论》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不息,阴静而有常。”原始一气在运动演化中逐渐分判阴阳。阴阳二气是人的根本,二者的相互作用是生命形成的先决条件,“二气交而人生”(《医门法律》),“两精相搏,谓之神”(《内经》)。此为阴阳二气氤氲交合之时,可以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受精卵状态。

3阴阳鱼太极图解人体生命诞生后的阴阳变化

阴阳鱼太极图,又称古太极图、先天太极图[5],由相对的阴阳两仪、阴阳鱼中两个脐点和阴阳相交的S线组成,故又称太极四象图。《易·系辞上》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无极式太极图到两仪式太极图,再到阴阳鱼太极图,体现了宇宙由浑沌状态演化为太极阴阳合抱化生万物的规律: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它表示宇宙由先天的浑沌状态到阴阳分而天地立,而后天地氤氲化生万物[6]。根据天人合一观,这一规律亦符合人体生命的演化规律。

阴阳鱼太极图是圆圈、连环,是一个封闭又开放的动态系统[6]。从图形看,最外层是圆圈,象征人体是个有序的自稳体系。黑鱼在左,头向下,属阴;白鱼在右,头向上,属阳。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就人体元气而言,左升右降,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就脏腑而言,肝气左升,肺气右降,形成龙虎回环(见图4)。田进文等依据阴阳原理,对人体非对称性解剖脏器的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人体内脏从整体上看是一副自然天成的太极图[7]。阴阳鱼回互环抱而不相离,阴鱼膨大的部分阳鱼则缩小,阳鱼膨大的部分阴鱼则缩小,体现了阴阳对立制约、相互交感、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的关系。阴鱼有一白眼,阳鱼有一黑眼,体现了“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如果说黑鱼和白鱼是生命的驱动力,黑眼和白眼则分别代表真阴、真阳,是生命的潜力,病理上,可以看成是人体的代偿机能,“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阳生于阴者,阳气生于阴精也;阴生于阳者,阴精之生于阳化也”(清·张志聪《侣山堂类辨·阳脱阴脱辨》)。阴阳鱼合抱之间是条“S”曲线,代表阴阳二气的平均值,是阴阳消长的直接体现,亦是阴阳二气升降出入、人体生命生长壮老已的演化规律的直观体现。正常生理上,当S曲线逐渐伸长时,表示阳生阴长,人体处于生长时期;当S曲线达到极值时,阴阳均值达到一生最大,表示人体处于壮年时期;当S曲线逐渐萎缩时,表示阳散阴消,人体处于衰老阶段;当S曲线降到最低限值时,真阴真阳暴露,生命也就走到尽头(见图5)。《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没有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就没有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就没有生命演化现象。太极图正是形象鲜明地表达出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进而描绘出一幅生命图像

4、人体生命演化的太极图表示

总括人的一生,阴阳始终不停地消长,阴阳由零开始,最终又复归于零,是先增长后衰减的过程。《内经》把人的全部生命过程概括为生、长、壮、老、已五个字,并总结出女子以七为基数、男子以八为基数的具体演化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故人的一生,阴阳是一个开始变高、然后变低,直至到无的过程。人从形成生命开始,阴阳的值即由零开始,由低向高增长;人在诞生时,阴阳已经有了一定的值,以后继续增长;到了青壮年,阴阳的值达到最大;向中年转变后,阴阳的值开始逐渐衰减;死亡时,阴阳的值降为零。

二维角度粗略地描绘了人体生命演化现象及其阴阳变化规律,若结合生命的稳定性和节奏,将上图从下往上叠,就形成一个竹笋状的螺旋(见右图)。从图形看:(1)该图中间膨大,两端缩小,表示人的一生,阴阳先增长后衰减。在人的前半生,阴阳同步上升,青年时达到最大值,在后半生,阴阳则同步衰减;(2)该图低端平,由无极式太极图构成,表示人体生命诞生前的“无极”状态,而后上链两仪式太极图,表示男女交媾,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相互交感又产生了生命,故紧接阴阳鱼太极图,表示人体生命产生后,既有了一定的阴阳值;(3)该图顶端尖,表示正常生理上,阴阳逐渐复归于零的过程。因人的寿命不同,其阴阳消失的时间也不同,故又用箭头表示。从整体上看,阴阳二气产生后,始终不停地运动演变,呈一个螺旋的变化过程,符合人体生命演化的阴阳变化规律。所以该图较完整地连续地动态地呈现了人体生命演化的阴阳变化规律。故“阴阳螺旋是一个完整的人体生命模型,它融生命的稳定性、生命的节奏、生命的演化于一体”[8]。

以上只是从总体上,用太极图粗浅地探讨了人体生命演化规律,实际上,一个人一生的阴阳变化是很复杂的,因为还要考虑病理、气候、地理、年节律等诸多因素。

本文荣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十五届学术论文大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孙秉华.中医元理与实践撷英[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8:10.

[2]殷探高.太极图与中医基本理论[J].国医论坛,1999,1(19):11.

[3]罗翊重,胥良.解析中华太极图的阴阳数字化之谜[J].云南社会科学,2006,(6):39.

[4]孙秉华.中医元理与实践撷英[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8:8-9.

[5]章伟高.“太极图”的文化内涵[J].中国宗教,1992,6(2):23.

[6]林中慈,刘永源,林中堂.太极图释义[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16(6):50-51.

[7]田进文,石巧荣,徐向清.左右者,人身阴阳之道路也—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太极规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6-8.

[8]杨学鹏.阴阳—气与变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