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电站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大型水电站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戴韫

1.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2.四川铸创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通过对大型水电站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职业性噪声对水电站运行期间噪声暴露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从而为防控职业性噪声性损伤提出建议,为企业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文献查询、工程分析、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水轮发电机组水车室、下机架室、风洞、柴油发电机室的噪声强度较高,水车室、柴油发电机室噪声强度接近或高于100dB(A)。该水电企业近三年(2016年~2018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均为100%,每年巡视工均有听力异常者需复查。结论:水电行业设备设施众多,生产工艺复杂,工作环境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工作复杂,噪声超标情况突出,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针对性改善噪声防护措施,明确重点加强治理。

关键字:噪声,听力损失,水电行业,职业健康检查,健康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水力资源丰富,在建和拟建的水电站众多,100kW以上的水电站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66062万kW,技术可开发年发电量29882亿kWh〔1-2〕。生产性噪声是水力发电工程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振动是噪声之源。噪声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运行人员长时间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心绪烦躁或引起神经衰弱,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噪声干扰还会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和信号,使误操作率上升。选取具有特点的大型水电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在装机容量、防护措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劳动过程等方面具有代表性,通过探讨职业性噪声对水电站运行期间噪声暴露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为企业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文献查询、工程分析、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

1.2大型水电企业运行期间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水轮机、发电机、空压机、柴油发电机、风机、变压器、泵等)、危害因素分布以及职业危害防控现状。

2.结果

2.1水电行业的噪声主要来源包括水轮发电机组、空压机、风机、泵、变压器、六氟化硫组合式断路器、柴油发电机及机修厂的砂轮打磨机、机械加工等设备。

2.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产生环节通过文献查阅,施工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收集分析工程资料,水电行业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见表1。

2.3职业病危害因素测量噪声频谱分析提示该水电企业主要为中高频噪声,水轮发电机组水车室、下机架室、风洞、柴油发电机室的噪声强度较高,水车室、柴油发电机室噪声强度接近或高于100dB(A)。

2.4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该水电企业近三年(2016年~2018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均为100%。2016年体检结果中,电测听检查异常者4人(巡视工),4名电测听检查异常者在脱离噪声环境24h后再次进行了听力检查,复查结果2人无异常,另有2人语频听力正常,高频平均听阈大于40dB,属于观察对象,建议加强随访观察,定期进行听力检查;2017年体检结果中,电测听检查异常者2人(巡视工),复查结果,1人无异常,另有1人属于职业禁忌证,调离该岗位;2018年体检结果中,电测听检查异常者2人(巡视工),复查结果2人无异常。

2.5防噪措施主要噪声设备采取减振降噪、隔声、消声措施;公司为运维工配备的降噪耳塞,其标定的降噪值(NRR)为26dB(A),该型号的降噪耳塞能够满足该水电企业个体防护需求。

3.讨论

噪声场所的检测结果显示尾水人孔门、水车室、技术供水室主变冷却水泵、技术供水室机组冷却水泵、风洞、空压机以及柴油发电机巡视或操作位的噪声强度高于85dB(A),是噪声防护的关键控制点,尤其是柴油发电机室的噪声强度高达99dB(A),应该采取加装隔声罩等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其他作业点噪声强度低于85dB(A)。该水电站噪声的频谱分析表明其噪声频率主要在250~4000Hz范围内,在配置降噪耳塞时,应结合噪声频率进行选择。

结合噪声作业人员个体噪声检测结果与场所噪声测定结果分析,运维工在巡视检查过程中要经过尾水室、水车室、技术供水室、风洞、空压机房以及柴油发电机房等高噪声工作场所,是噪声防护的关键控制岗位。

4.参考文献

[1]乔波.火力发电行业化学有害气体检测及其职业危害评价[D].西北大学,2017.

[2]陈萌.某电子企业噪声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对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3]张昕莹.辽宁省2013-2015年装备制造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分析[D].吉林大学,2018.

[4]曲玉楠.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高原问题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

[5]郭祥星.中、低海拔地区中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6.

[6]李晓霞.高原地区偏头痛患者诊治情况及诱发因素分析[D].青海大学,2016.

[7]向龙.超高海拔地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7.

[8]王晓楠.海拔3500-4000米西藏地区高中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体质健康标准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7.

[9]次仁潘多.西藏不同海拔高度世居藏族和移居人群高原适应不全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子机制研究[D].西藏大学,2017.

[10]刘建松.高海拔环境对火电厂发电机及其升压站电气设备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