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呼吸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呼吸内科呼吸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段跃

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医院161435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选取100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对痰进行咽试子细菌培养,分离出的268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发现主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变形菌属,念珠菌数。结论,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院内感染较多,分析其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常见,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感染率。

【关键词】呼吸内科;呼吸道细菌分布;耐药性分析

前言: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基本都以细菌感染为主,伴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推广,很多病原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耐药性,且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结构及耐药图普也在持续的发生着一些改变。针对不同感染病原菌其不同的耐药性采用相对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于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针对我医院呼吸内科的100份呼吸道感染病患送检痰液实施病原学与药物敏感测检,用以分析临床抗生素的有效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患者,送检呼吸内科病患的呼吸道感染痰液标本100份,受检患者晨起后均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的清洗,再采取患者深部痰液,或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取痰,放在无菌痰杯中送检,实施病原菌提纯及分离,再按照革兰染色结果以及菌落形态,进行相应的鉴别。

1.2药敏方法

MIC稀释法,根据CLSI标准实施结果鉴别,采用关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进行结果判断,ATCC标准菌株采用药敏卡和鉴定试卡标准进行质量监控。质量控制菌株是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以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确保药敏结果与鉴定标准菌株采购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结果进行鉴定及可靠性核查。

1.3鉴定方法

痰标本采集漱口后,咯深部的痰或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经导管吸痰,1h内送检作痰培养。将取出痰液置于无菌痰杯后迅速送检,对病原菌进行分纯、菌落形态分析、革兰染色之后给予鉴定。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一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类型及分布

从100份病患痰液标本里总共分离出268株病原菌,在这当中革兰阴性杆菌55株,革兰阳性球菌40株,真菌5株。为居前几位的感染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以及不动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明显超过革兰阳性球菌,主要病原菌分部构成比率见表。

2.2药敏结果

针对分离出的呼吸道重点致病菌,实施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些抗生素药敏测检,药物敏感结果显示为:针对氨基糖普类、哮诺酮类的耐药性达到了65%-90%葡萄球菌。针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是高达95%。对红霉素耐药性则达到85%以上。经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类抗生素出现的耐药性比例很高,一般在75%一100%,不动杆菌也出现多类型耐药性,针对第三代头袍菌素产生26%-70%的耐药性,克雷伯菌对哮诺酮、三代头饱菌素、氨基糖普、亚胺培南类抗生素也有很大程度的敏感性,其耐药性约在0.3%一7.9%之间。其对磺胺类抗生素及前两代头抱菌素的耐药比例达到75%。

3.结论

呼吸科发生医院感染远远高于全院其他科,细菌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因为呼吸科患者大多年龄偏大,>60岁占大多数,这些患者各种器官功能处于衰退期,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常有几种原发病同时存在。临床上诊治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中广泛的使用抗生素,致使病原菌的耐药性持续增加。要避免与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性,一定要把握本区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特性及针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降低用药的盲目性。此文章药敏测检结果显示,造成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酵母样真菌、不动杆菌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很多菌种。

本文结果显示,呼吸内科病房所见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式阴性杆菌常见,治疗中也多以抗革兰式阴性杆菌药物为主,如常见的广谱青霉素、三代头抱等。近年来革兰式阳性菌、真菌感染比率有所增加,这与呼吸内科病房患者体质较差、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有着长时间的抗菌药物应用史有关。

在典型的G一杆菌中,笔者分析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变化。铜绿假单胞菌为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能够引起机体多脏器、多系统、多部位的严重感染。分析结果显示其对于广谱抗菌药物耐药性升高较大,仅亚胺培南、呱拉西林及他哩巴坦敏感性有所下降。所有广谱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都在升高可达20%一30%,头抱他咤由95.8%降到49%-62%,亚胺培南由91.5%降到61.9%-69.47%。分析该菌属耐药性变化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抗菌药物灭活酶及抗菌药物修饰酶的生成,如R-内酞胺酶、氨基糖普钝化酶等;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改变,抗菌作用出现逃避如青霉素结合蛋白和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膜屏障和主动外排,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生物膜的形成。即使如此,在我们的药敏试验中,呱拉西林/他哇巴坦、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达到了75%-87%,可以作为治疗的首选用药。

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对苯哩西林耐药性也较高,仅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耐药性无论呼吸科或全院达97%一100%,对苯哇西林的耐药77%一87%,比例非常高,尤其在呼吸科更为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为葡萄球菌靶位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产生,使细菌对甲氧西林、苯哇西林乃至所有的R-内酞胺抗菌药物产生内在耐药性,虽然药敏试验中,对某些药物敏感,但临床疗效不佳,因此,青霉素及苯哩西林等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目前临床仍以万古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从本文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呼吸科感染患者多,抗生素应用增多,抗生素的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王玫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及细菌耐药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5(6):712.

[2]李金奎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