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探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蒋仕宇

蒋仕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山川初中541508

摘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教学策略建模能力

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将数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教师通过应用题教学,更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和生活的联系,从而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但是当前的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应用题基础薄弱。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

2.传统教学方式和旧教材的影响。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弱,与老师的教学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而且旧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而且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比较陈旧,根本不能跟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没有用,老师又不注意引导,以致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甚至对整个数学科都产生不利影响。

3.学生接受应用题训练的机会较少。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长,分析起来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不高,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又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在以往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高,所以教学中分析探索过程往往一笔带过,更是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所以学生接受训练的机会少,自然解应用题的能力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觉得有动力。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如线性规划问题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性。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2.注重“阅读”,培养分析、解题能力。所谓“阅读”就是一个从题目中提取、加工、重组和概括信息的动态过程。由于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文字也较冗长,很多学生会一目十行地大概看一下题目,囫囵吞枣,造成题意曲解,解题失误。因此,解答应用题之前必须先仔细地阅读题目,只有通读全题,对题目才能够有正确理解的可能。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读题,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数量关系以及解题的思路。经过这样不断的练习,相信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3.加强对学生建模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要根据题目迅速找到与之相关的数学内容,并结合相关的数学内容应用模型找到解题方法,这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建模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优选问题、最值问题、等量关系问题和分配问题等。这样当学生阅读完题目后,就可以迅速的提取到有用的线索,迅速地找到解题的模型。

4.适当的应用题练习或分解练习。学生在刚接触新问题时往往比较茫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解决问题,而且他们对于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还不够熟练,所以适当的练习是必需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练习巩固知识,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如果再对相应的问题总结归纳,那么就会达到触类旁通的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学生题做多了就容易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看到不会的题就做,而且尽力记下来。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不要使学生陷入题海。老师要教会学生积极总结做过的题目,把同类问题如上文那样归纳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应用题的解题精髓。

参考文献

[1]郑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数学大世界,2011,10,(5):21-22。

[2]苏琳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2011,8,(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