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就业指导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校企合作就业指导之我见

王艺慈

王艺慈

〔摘要〕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就业教育属性,这一属性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实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一起,决定着职业教育必须走“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包括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双定向、双全程”就业教育服务体系;共同设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创设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编写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教材等。

〔关键词〕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1“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社会一线岗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这种类型的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就业教育属性。首先,职业教育是为满足社会一线岗位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而存在的,其价值在于能培养为社会一线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其次,职业教育的内容除包含普通教育的内容之外,还涵盖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关的具体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培养要素,其目的是要使学生不仅获取与普通教育相当的资质证明,而且能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合,从而使毕业生顺利进入某一领域就业。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由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决定,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被社会岗位所接收,完全由劳动力市场说了算,因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必须立足就业岗位的需要。最后,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即一所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直接而又重要的衡量尺度自然要落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上来所谓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水平等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就业而教育是其必然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不仅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所规定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人才就业结构来看,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技能职位正在迅速替代低技能职位,知识型劳动者逐步替代非知识型劳动者。

2“就业导向、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与措施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双定向、双全程”就业教育服务体系。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在于为社会一线岗位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应紧紧围绕“适销对路”做文章首先,为使高职人才培养“对路”,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需要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采取校企双向互动的方式予以确定和调整,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完全建立在摸清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定向”(又称“订单”)培养服务。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比较复杂,文化层次与专业背景千差万别,学生报考某专业并不一定代表其具备相应的职业倾向,因此,在对学生专业发展的教育上应采取“定向”教育的方法,即通过借助一定的职业倾向能力测验对学生进行摸底,然后依据摸底情况实施“定向”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取舍教学内容。其次,为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适销”的水平,高职院校要确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全程就业指导、学院各部门提供全程服务的就业教育体系,确保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有“门路”就业。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的定位在于职业特色,在于高新技术的教育与培训。企业参与办高职,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筛选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提高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增强专业教育应用性与适应性的捷径。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而职业岗位则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与生产企业相联合,时刻关注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专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产品更新、技术进步、高新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特定职业岗位群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材等的调整。这样,高职教育才有生命力,才能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从而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以职业能力结构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吸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坚持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应采取按职业能力结构划分的模块化组合方式编写,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职业能力结构的划分,应建立在社会劳动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因培养专业不同,职业能力结构的划分会有所变化,但通常由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三大模块组成。其中,职业基础能力模块与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相对应,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必需、够用”;职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岗位实践课程相对应,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针对性、够量、循序渐进”;综合能力模块与公共基础课程、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及就业能力培养课程等相联系,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全面、发展、适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应占教学总时数的40%以上,可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实施学期、周数分配、实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实践场所安排,集中实训环节每学期都要安排,并要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考虑到各专业在生源上有高中生和职高生两种类型,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的设置也应因生源而异,采取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作者单位:河北邢台技师学院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