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政府采购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构建

范志刚

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天津市300161

摘要:随着政府政务办公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政府财政的支出情况进行严格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堵住贪腐漏洞势在必行。本文分析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化普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电子政务系统

实现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采购和加强采购监管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政府采购各环节不衔接、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问题的根本方略。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全过程规范和监督管理,是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200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2010年1月,国务院法制办在其网站上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施行体现了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建设和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化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拓展政府采购范围,节约采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方便了活动过程的监督管理,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政府采购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既是政府采购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又是当前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手段,又是建立政府采购领域“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政府采购信息化也是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对提高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使政府采购成为真正的“阳光采购”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安全性有待提高

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交互行为正常进行的最大障碍,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例如,在电子文件的真实、有效性如何确认以及信息共享中如何保证信息内容不被非法下载和篡改等方面,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难以从法律上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此外,由于供应商的投标文件涉及厂商的商业机密,只有在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的前提下,供应商才更愿意参与网上投标及交易。所以,如何去建立一个高效、安全、便捷的政府电子采购应用环境,是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政府部门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缺乏相关专业人员

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较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目前我国许多政府部门的采购队伍以非专业人员为主,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深,而既熟悉国际法规和WTO政府采购规则,又能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将严重制约到我国政府信息化采购的建设实施。所以,各部门、各单位都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培养出一批政府采购的专业人员,以满足工作发展的需求。

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由于政府采购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媒体来取代传统的纸质媒介的一种新型采购方法,其效率比传统的采购模式高得多。然而,推行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硬件设施之上,以确保政府采购机构以及各供应商都有符合网上采购的条件并享有相关的基础硬件设施。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虽然发展非常快,并将加速发展下去,但目前全国覆盖率还不够,人均占有少,还达不到取消纸质媒体的程度,难以满足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基本产物—政府采购信息化,将彻底地改变传统的政府采购模式,并使政府采购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与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仍是一片空白,还远远未完善。虽然我国在2003年正式颁布实施了《政府采购法》,但是其中对于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方面基本没有涉及。对于哪些方面信息应当公布、如何公布,电子采购合同效力的确定,电子采购的安全性如何保障以及网上采购程序的合法性如何界定等,都是相关部门必须面对并巫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以法律途径的方式来认可和保护电子签章,不断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从而实现政府公开信息的安全性与开放性的平衡。进而使得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各项配套法律不断建立与完善,并且切实地落实各项安全保障制度。

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若要使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进行,必须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保证政府采购交易的各项程序正常运作。而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采购计划申报、审核、财政部门的批复、确定采购形式、确定项目的拆分、采购方式审批、招标公告审核、下达采购任务、招标文件审核、合同审核、中标公告审核、业务规则设置、中标(成交)通知书审核、报表生成、对支付请求网上结算以及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等。目前我国在该方面的建设还远不能满足政府采购的基本要求,必须做进一步的建设与完善。

三、构建政府采购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政府采购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是以信息化标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实现政府采购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

一是大力发展物流关键技术。物流关键技术是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例如,条形码技术提供了对采购的物资进行自动标识和描述的一种方法;射频技术适用于物资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等要求在非接触状态下采集和交换数据的场合;卫星定位技术以其全球性、实时性、全天候和连续、快速、高精度等特点,用于物资运输过程中的定位及运输调度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可用于对政府采购的组织和实施,解决政府采购网点的合理布局等诸多难题;通过构建物流数据链,可以实现政府采购信息的快速交互和共享。

二是大力发展认知决策工具。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需要采用先进的认知技术协助处理获取大量信息,为政府采购部门提供自动化的决策支持。因此,需要发展认知决策工具,对数据信息进行准确、快速的处理分析,辅助计划决策的制定、执行,评估风险和保障效果,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府采购信息化。

三是构建信息化网络体系。Internet的引入,减少了硬件设施的投入,降低了政府采购交易成本,同时更有利于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建立在Internet上的政府采购信息系统,让所有用户输入的数据都是直接进入数据库以便于进行各种各样的数据整理,所有的数据可以永远储存,可以对管理决策提供大量的基本数据,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互动式的经营。因此,必须坚持引进关键技术和立足自主开发相结合,迅速建成政府采购信息化网络体系,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升政府采购的效率。

四是大力发展网格技术。网格技术是新兴的第三代互联网技术,是搭建信息支撑环境骨架的技术,其核心是分布于信息网络各节点协同工作的软件系统,它能够在现有信息传输、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对所有软硬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实现高度的资源共享。网格技术将传感器以及政府采购的所有信息融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综合、高效、快速流动。

五是建立政府采购信息标准化数据库。实现政府采购供应链上下游单位之间物流活动的协调,解决上下游单位之间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出现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高整个政府采购供应链的保障效率,关键在于解决单位或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因此,需要建立起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制定信息交流与处理的标准协议或规则,以顺利实现不同单位间、不同地区间、不同供应链系统间、不同政府采购软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最终完成政府采购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探究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宏.政府采购信息统计系统改革与分析[J].中国政府采购,2009:54-55.

[2]罗乐.政府采购电子化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3]徐春雨.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初探[J].天津科技,201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