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研究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的临床应用

陈书科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38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对显示成像的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38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正常者8例,剩余均为脑肿瘤患者,其中10例脑膜瘤患者,脑动脉瘤9例,脑血管畸形4例,图像显示信息均为后续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能清晰的显示颅内病变和血管间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指导意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8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023-01

CI血管造影术(CTangiography,CTA)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探究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38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对显示成像的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38疑似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9例,在患者年龄在30-78岁,平均年龄(38.9±12.8)岁。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SiemensSomatomPlus4VolumeZoom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首先采用常规性扫描形式确定检查范围,然后应用血管检查程序进行CTA检查。扫描参数要确定在140kv,90mAs,准直1mm,螺距5,层间厚度为1.25mm,间隔为1mm,扫描范围要根据病灶的大小确定。对于脑肿瘤的患者采用分次注射的方式,首先注射1/3的对比剂,延迟大约45-60s后再将剩余量注射完毕,第二次注射后要延长时间[1]。

1.3图像评价

图像评价对技术的分析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CT室的职称工作人员需要对VR图像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分析,确定肿瘤的位置、形态、血管和颅骨的关系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38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正常者8例,剩余均为脑肿瘤患者,其中10例脑膜瘤患者,脑动脉瘤9例,脑血管畸形4例。颅咽管瘤7例。10例脑膜瘤患者中VR图像清晰的显示了脑膜瘤的大小、部位和位置关系。脑动脉瘤9例患者中,图像清晰的显示了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方向。脑血管畸形颅咽管瘤的患者也均显示了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数量。

3.讨论

MSCT在临床检查中有重要的作用,能第一时间对患者的脑血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应用优势显著。

3.1MSCI在脑血管造影方面的优势

多层螺旋CT扫描仪属于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计算机成像系统,在长轴方向设置了多排探测器,在一次扫描阶段可以采用同时旋转的形式,获得4个层面以上的数据图像。根据扫描机间接传动技术的特殊性,要在0.5s内完成一周旋转扫描。由于MSCI的扫描速度比较高,在数据和图像重建的过程中,能有效保证图像的质量[2]。在扫描过程中对横断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和单层的螺旋CT相比,MSCI扫描形式扫描速度很快,范围比较广,因此其应用范围很广[3]。

针对已有检测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阶段对于不同的病变案例,要采用一次快速注射对比剂,控制注射率。在脑静脉血管动脉系统应用阶段,为了减少对静脉系统的影响,要采用三维成像的技术形式,应用分次注射的形式[4]。

3.2VR在脑血管CTA中的应用

血管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不同扫描容积及原始数据的具体要求,在信息应用过程中,要考虑到信息的损失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MIP和SSD图像诊断形式的特殊性,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扫描数据,以不同的灰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必须保留扫描容积内血管和周围结构的三维关系。在后续研究过程中,针对不同彩色标码的变化,要通过给予不同的彩色编码,突出了三者的空间关系。在临床具体诊断过程中,为了获得有效的数据,应结合横断图像进行诊断和测量,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5]。医护人员必须强化对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的了解,按照已有的应用指标和成像类型,优化操作过程,保证操作形式的有效性,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38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正常者8例,剩余均为脑肿瘤患者,其中10例脑膜瘤患者,脑动脉瘤9例,脑血管畸形4例。颅咽管瘤7例。10例脑膜瘤患者中VR图像清晰的显示了脑膜瘤的大小、部位和位置关系。脑动脉瘤9例患者中,图像清晰的显示了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方向。脑血管畸形颅咽管瘤的患者也均显示了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数量。说明对于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其效果明显,能及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在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检查中优势显著,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辉.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1(04):113.

[2]张殿波,宋金国,徐兵,宋万江,王旭东,戴志学.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05(12):15-17.

[3]李玉林,于昭,程凤燕,程亚宝.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三维重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02(03):93-95.

[4]相华,徐晓琴,赵冬青,张辉,荣景,夏菊梅,郑海燕,常帅,汪卫中,孟伟.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31(12):5725-5728.

[5]谭迎杰.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3,14(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