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1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徐杰

吉林省集安市教师进修学校(134200)徐杰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目前,青少年责任感的淡漠越来越令人担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①重自我,轻社会。过分崇尚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脱离社会需要片面宣扬:“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把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作为人生惟一追求。②重利益,轻抱负。一心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除了希望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外,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不重品位与人格。③重索取,轻回报。只要求父母、老师、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我各种需要,而不考虑他人,自己间的回报关系。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难题,也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颇为用心的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呢?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言传,树立责任意识

要无时不刻地向学生宣传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完美人格的名片,是家庭幸福的脊梁。可以通过班队课、晨间谈话、班级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用古今中外责任的书籍故事,让学生从小树立责任的意识。例如:“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忍着病痛走访贫苦百姓的焦裕禄;为救老农而献出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张华;“新时代的时传祥”集体徐州下水道四班女工;“非典”肆虐期间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他们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敬,无不源于深沉的自觉的责任感,这些形象鲜明感人,生动具体的事例,能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身教,践行责任行为

教师与家长要始终做到身教重于言传。在孩子面前必须时刻履行自己应有的责任。教师要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自己首先做到不乱扔烟蒂、面纸;要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必须认真工作,尤其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要学生关爱社会,自己必须热心公益;要使学生信守若言,自己必须说一不二……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父母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3奖惩,保障责任习惯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我认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老师和家长往往会为孩子想得特别周到,甚至有一些家长会为孩子承担过失的后果,这便纵容了孩子的不负责任的习气。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越俎代庖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是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让孩子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孩子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4舆论,促进责任持久

要为孩子营造人人讲责任,个个守承诺的氛围,形成“担责任光荣,弃责任可耻”的荣辱观。可以在班级中张贴责任榜,开展责任竞赛,利用黑板报、壁挂等多种渠道宣传责任。

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小学生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