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关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4-14
/ 2

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关系探析

王翯李宏元

王翯李宏元(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摘要:绿色农业是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是绿色食品产业的扩大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受到自身体制的限制,要想使绿色食品产业有新的发展空间,必须从循环经济、基地拓展和标准国际化等方面入手,从而释放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空间。绿色农业概念满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绿色农业;绿色食品产业;循环经济;标准国际化

1绿色食品产业的背景

随着人们对生活理念认识的转变,人们逐渐从狂热的物质追求走向冷静的物质享受。人类对环境与资源的认知,在全球范围内萌发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世纪50年代,经济增长曾一度成为人类追求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盲目无知和贪欲,形成了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于是70年代出现了能源、环境、人口和粮食的严重危机,这“四大危机”唤起了有识之士的警觉,认为有必要对全球的资源和环境状况作一番全面认真的调查研究,产生了对当时主流地位的石油农业、化学农业发展思想和模式的怀疑,引发了争议,形成了大规模反思常规和传统农业发展观的全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思潮。

绿色食品采取质量认证制度与商标使用许可制度相结合的运作方式。追求的目标是保证两个安全:环境的安全和产品的安全。其管理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是标准体系;第二是认证制度和商标管理体系;第三是工作体系。绿色食品的运作方式,概言是“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质量认证为形式,以商标管理为手段”。是在商标管理的保护下实现整合,将农民、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及市场在产品认证和商标保护的过程中整合为一个产业链条,在利益的驱动下,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加入了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后消费大军。

2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局限性

当年,绿色食品的先行者们,在倡导绿色食品的时候就提出“出自最佳的生态环境、带来最强生命活力”的口号,这个口号实际代表着绿色食品的理念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虽然绿色食品产业有其存在的优越性,但不可否认,绿色食品产业也有其发展的局限性。实事求是的讲绿色食品并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控制也只是个泛理论的概念,一种提倡和市场引导。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实际控制上重在事后的检查抽查。科学理论的成败,在于实践的验证,而且能够重复验证。绿色食品产业可以在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一个区域内实现它的标准要求,放在经济运行的大系统中或解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关联作用上,就难以满足要求了。因此绿色食品的现有理论体系尚不完整,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首先,绿色食品产业还没有达到闭合的循环经济状态。发展可持续农业应该是将农、林、畜并举,互相协调的产业。农业靠林业蓄养水源、保持水土,为种植业提供绿色屏障,而农业为畜牧业提供发展的条件,供应畜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饲草、饲料,同时,畜牧业又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适于农田改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农、林、畜又同时为人类提供生活中须臾不能离开的生存资料。但是目前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基地零星的分布在祖国各地,不能很好地实现微生物——植物——动物的良性循环,无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

其次,绿色食品产业基础薄弱,大型基地建设对产业发展犹如杯水车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提供原料的数量相对实际需求将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想解决矛盾,单纯的建设几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不行的,应在全国推广绿色农业,从根本上解决绿色食品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最后,绿色食品产业标准还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标准、技术、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公允的可持续农业接轨程度不够紧密,特别是我国绿色食品的标准体系与国际公认的有机农业联盟的产品标准没有接轨,在国际间还没有实现“互认”,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国绿色食品的国际交流、合作、产品互认与贸易,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健康、快速发展,削弱了我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中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形象和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精品和名牌形象,促进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创汇。这就需要我们在绿色食品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扩展和提升,通过建立新的“绿色农业国际联盟”,推广绿色农业,开展国际性绿色农业运动,加强国际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提高绿色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增强世界各地、特别是我国和亚太地区绿色农业的国际地位和绿色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绿色农业可以应对入世后“绿色壁垒”的挑战,绿色食品的竞争力可以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这为绿色食品产业注入新的理念,更换新的血液,以增强其生机和活力。

3绿色农业产生及其优点

人类农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当人类从刀耕火种、猎兽捕鱼的原始农业发展到21世纪时,“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和模式被提出。简要的说,“绿色农业”就是经过对石油农业和替代农业等已有农业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以10多年中国绿色食品成功经验为基础,是更能顺应现阶段人类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农业理念和模式。

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相比,绿色农业呈现三个鲜明的特征:持续性、广泛性和国际标准化。

持续性,绿色农业使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形成人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把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维持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绿色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平衡的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确保生态安全。这将有利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生态理论相结合,保护最为稀缺,又不能再生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环境质量。

广泛性,绿色农业融第一、二、三产业为一体,以农林牧为主体,农工商、产加销、贸工农、运建服等产业链为外延;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推广农田基本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也为大宗的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坚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绿色农业注重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保护人类食物安全,也注重发展农业经济,特别关注推动发展中国家全面发展。

国际标准化,绿色农业鲜明地提出农业要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而且特别强调标准化体系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强调农业发展的终端产品——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来提高产品形象和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绿色农业是在绿色食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和系统思考的成果,是中国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也适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愿望与需求。到目前为止,绿色农业国际组织尚未建立,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化机构正在筹建中。2003年10月,“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在中国河南召开。此次会议受到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的高度重视,并派官员出席大会。在本次研讨会上,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业运动健康快速地发展,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代表中方首次提出了成立“绿色农业国际联盟”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并写入了大会文件。会后,经过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农村发展部确认,大会文件发往与会各国相关机构。通过进一步协商之后决定,拟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为主,发起并组建“绿色农业国际联盟”。这一联盟属于民间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其内部的规章制度、机构设置、组织管理、工作机制等将逐步建立。该联盟的建立将为推动绿色农业,特别是为促进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可持续农业理论的指导下,绿色农业是绿色食品产业在理论上的升级换代,他们传承的是同一发展理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王翯(1980.4.13~),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发展绿色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