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而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而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分析

李春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对侵入性操作频率与院感率进行分析。结果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频率高,倾入操作种类多样,院感率为,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极易发生感染,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结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强化无菌操作技术,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加强消毒,有效降低患者因倾入性操作导致的感染,减低院感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急危重症;倾入性操作;消毒护理

急诊科是所有急诊入院患者的必经科室,由于急诊收治的患者类型都是急危重症患者,故其抢救工作繁重,管理压力大,且急诊人流量较多,医护人员实施侵入性操作种类多、频率高,致使患者获得医院感染的几率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有关研究表示【2】,有效的消毒护理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急危重症60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含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45.2±9.3)岁,均在发病24h内送至急诊科救治。病情类型:车祸所致创伤25例、心脑血管病20例,神经系统疾病10例,其他5例。

1.2方法

通过对6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病历的统计分析,分为2个大项,即发生了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的项目下含多个子项目,即侵入性操作类型、倾入性操作次数、感染发生部位。通过统计后获得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医院感染界定为在医院治疗期间(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之前处于感染潜伏期和出院后的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测,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60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进行了侵入性操作,其中以气管插管与留置导尿操作次数最多,分别占25.53%与44.68%的比例;感染部位有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其中呼吸道感染与泌尿道感染分别占37.03%、25.92%的感染比例。

3.讨论

急诊科是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急诊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体现了医院防控院感发生的水平。急诊科由于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救治的主要是急危重症患者,因此侵入性操作治疗较多,容易发生医院感染【3】。

医护人员要不断学习无菌理念,关注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地区在急诊院感方面的最新研究及进展,及时学习先进的技术,改进和更新医院对于急诊消毒、侵入性操作的管理制度,同时医院的设备要跟得上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侵入性操作守则和侵入性器械使用规范。对侵入性操作器械消毒灭菌进行全面排查,着重排查出工作流程中易忽视的环节,增加护理管理与技术监督环节,定岗定责,如有问题,追责到人,医护人员要熟悉急诊科各项侵入性操作工作内容,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4】。,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接收消毒供应商提供的无菌器械和物品时,观察化学指示卡,并根据化学指示卡提示作为参考依据,高压蒸汽消毒锅消毒过后的物品,其压力指示卡黄点一定变成黑色,如若没有变成黑色或者半黄半黑,都是消毒失败的表现,消毒灭菌不合格的器械与物品拒绝接收,从源头上杜绝院感的发生。

急诊科由于人流量相对较多,要加强对急诊科病区环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内勤人员每天定时对病区清洁,并保持病区内环境整洁,要求护理人员定时对病室进行开窗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对换药室等功能室加强仪器设备消毒,如紫外线消毒,急诊科应定期对控制质量进行细菌监测。同时,急诊科应该配备完整的医务人员自身清洁消毒设施,如自动化洗手池、感应洗手液及干手设备,要求医护人家吸收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洗手步骤一一清洁到位,切断以医护人员的手传染细菌的感染途径。在患者方面,严格要求家属禁止其随意进入重要功能区与危重症患者病房,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家属也要进行流程化的清洁消毒过程后再探视患者。由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机体抵抗力不足,对于特殊病患应该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的倾入性操作感染发生情况,发现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黏膜感染,这也是由于对患者实施了器官插管和留置导尿等侵入性操作的原因。故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强化无菌操作技术,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加强消毒,能有效降低患者因倾入性操作导致的感染,减低院感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肖利芳.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9):829-830.

[2]李莉芬.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33):139-140.

[3]翟云霞,张丹芬,贾琳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侵入性导管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4,(6):12-14.

[4]戴美玲.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