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李爱华

湖北省当阳市教育局/李爱华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它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许多事实表明,做实验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实验的作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

对实验教学目标没有深刻的理解,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选择不当,没有有效的评价方法,以及缺少基本的仪器设备,都会使实验教学脱离健康发展的轨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摆正学生在实验中的地位。在当今的许多实验室中,学生所做的工作是很少的:题目是由教材定下的,结论多是已知的,方案是教材或教师决定的,甚至步骤也被那些实验册陈述得一清二楚。学生只是按步就班地操作、读数和记录。

这和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激励学生实验动机,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和实验小学生生性好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朝气,始终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科学教育要构建有趣的学习情景,激励和诱发学生积极参与,使科学课充满生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去教育总是抱着“教材为本”的教育思想。《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动性的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最为重要。例如,《马铃薯在水中还是沉是浮》一课,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在教学过程实际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把观察和思考实验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

2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想,大胆地想,敞开思路无所顾忌地想,甚至异想天开,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从实验中自行获取知识。教学《电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组装电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这一课的实验我采取了这样的步骤:①提出问题:组装一个电路需要哪些器材?②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一个的电路;③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学生运用各种器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进行操作。结果学生发现组装电路的方法个不相同:有串联也有并联。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要比老师告诉他们效果好得多,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印象,他们以很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让学生真正消化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应联系实际设计一些有坡度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巩固性练习,做到学用结合。如学《电路》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电路,将红、绿、黄三只小灯泡安装在这个电路上,制作一个“信号灯”。选择一些小型的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课题的内容应注意联系生活,联系技术和社会问题。

3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材料,会自制教具和小型实验的开发在逐渐引进先进手段技术的同时,应特别注重现有仪器设备的开发。目前大纲规定的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的数量并不很多,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学生实践活动是少的。为了逐步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比重,除了切实做好规定的实验外,还应提高现有仪器的利用率,创造条件多做实验,做好实验。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以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这类学生随堂实验,一般以定性观察为主,在定量方面不作过高要求。此外,还应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验活动。这里,原有的仪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如《摩擦力》、《水的浮力》、《轮子》等课中,学具盒中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简单平板测力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只是其中用橡皮筋来测量实验效果不明显。于是让学生想办法改进实验材料,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把气球剪成细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现象就非常明显了。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应当重视自制教具和小型实验的开发。从当今世界的物理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已成为一种共识。这不奇怪,因为这种教具和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参与的吸引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的因素,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所以它能够成为一种发展方向。重视自制教具是我国物理教育的传统之一,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应当继承这一传统,并努力开发它的教育、教学功能:挖掘自制教具及其实验的兴趣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拓宽感知渠道,强化有用信息;突出本质因素,促进理性升华;利用小型实验进行思维训练等等。在课堂的引入中,在随堂实验中,在课后作业中和在课题研究中,都可以有自制教具及其小型实验的用武之地。

可以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标精神的贯彻,通过广大自然科学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和教学仪器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面貌,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也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