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针对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

于鹏邹海洁林宏

威海市立医院泌尿科

摘要:目的:探析针对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BUN和血Cr水平、术后24h尿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BUN和血Cr水平、术后24h尿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手术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血BUN和血Cr水平、术后24h尿量等情况,临床疗效较传统开放手术更佳,且安全性更强,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尿路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输尿管镜手术

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泌尿外科临床的一种多发病,极为常见,具有较为紧急的病情,需要急诊处理,将上尿路梗阻尽早解除,对患者的肾功能及生命进行有效的挽救[1]。作者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科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输尿管镜手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文50例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术前均经彩超、KUB平片(或CT平扫)证实为上尿路结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43.2±10.2)岁。结石直径0.6~1.5cm,平均(0.9±0.3)cm。入院检查血Cr654~1545μmol/L,平均(943.4±300.7)μmol/L;无尿1~4d,平均(2.4±0.6)d。有14例患者为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6例患者为孤立肾输尿管结石,5例患者为一侧肾功能不全、另一侧输尿管结石。对照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4.6±10.5)岁。结石直径0.5~1.6cm,平均(0.8±0.4)cm;入院检查血Cr650~1540μmol/L,平均(941.2±300.3)μmol/L;无尿1~3d,平均(2.2±0.7)d。有16例患者为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5例患者为孤立肾输尿管结石,4例患者为一侧肾功能不全、另一侧输尿管结石。两组患者各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输尿管镜手术治疗。所用设备包括德国WOLF8.0/9.8F输尿管硬镜、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MCC液压管主泵、SONY电视监视系统,首先给予本组患者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保守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急诊硬膜外麻醉,之后行输尿管镜探查,给予患者气压弹道碎石和双J管留置术。经尿道直视下WOLF8.0/9.8F硬性输尿管镜置入患者膀胱,对膀胱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确定输尿管开口,经患侧管口将0.032Zebra导丝或F3输尿管向输尿管内插入,提拉导丝或输尿管导管,同时给予患者低压灌注以对壁内段进行有效的扩张,沿导丝或导管将输尿管镜轻轻插人。镜体前端越过壁内段之后,对水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对冲走结石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在导丝或导管引导下,一边观察一边上行。观察到结石之后用气压弹道探杆击碎结石,如有较大碎石颗粒残留在中下段,则将其用取石钳逐个取出;如有较细小的碎石颗粒残留在中下段,则让其随水流冲出。如果很难粉碎上段结石,则将其推入肾盂,将双J输尿管支架管留置在患者体内,待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正常后改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对患者进行治疗。将F4~F8双J管留置在所有患者体内。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采用(±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4h尿量、血BUN和血Cr水平、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后24h尿量明显比对照组多,血BUN和血Cr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及其优越性

早期实行手术,将肾功能较好一侧的梗阻有效解除是传统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具有较差的一般情况或缺乏明显的结石位置,则可先予其经皮肾穿刺造瘘或开放手术肾造瘘,手术后2周左右予Ⅱ期手术治疗[2-3]。该方法简单可靠,无需特殊器械,也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但无法将患者的病因彻底去除,或只能将单侧病因去除,还需再次开放手术治疗,故具有较大的创伤、较长的住院时间[4]。运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来说具有较小的创伤、较少的并发症,并且能够将患者的病因明确,将梗阻有效解除,对双侧病变进行有效的处理,手术后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排净率和较快的恢复速度[5-6]。本资料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后24h尿量明显比对照组多,血BUN和血Cr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输尿管镜手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增加患者术后24h尿量、降低患者的血BUN和血Cr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等,具优越性。

3.2输尿管镜手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注意的问题

(1)输尿管镜操作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操作过程应始终在直视下进行,当输尿管管腔不在视野范围内时不能盲目进镜,应后退镜体看清后再继续前进,以对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2)急性输尿管梗阻部位常会在输尿管壁黏膜炎症的情况下发生水肿的现象,增加脆性,降低弹性,造成上镜困难,甚至引发患者发生输尿管撕脱或断裂等并发症,因此要求临床医师在手术操作时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轻柔的操作及清晰的视野,不可盲目操作[7]。(3)留置双J管后必须对患者的尿量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应尽可能早地对KUB进行复查,从而对双J管位置的正常与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总之,输尿管镜手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较开放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张占五.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梗阻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181.

[2]简毓,吴曦,张鹏,等.输尿管镜在急性上尿路梗阻无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附96例报告)[J].遵医医学院学报,2012,35(5):426-428.

[3]王荣,章小平,庞自力,等.急诊输尿管镜技术在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19(1):198-199.

[4]吴汉潮,张雄伟,陈强文,等.输尿管镜手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3):426-427.

[5]谢永强.双侧上尿路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输尿管镜的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7):154.

[6]汪中郎,陈弋生,孔艰,等.急诊输尿管镜在结石致急性上尿路梗阻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69-170.

[7]董学义,赵恒太,罗忠杰,等.输尿管镜在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