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大气监测中布点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环境大气监测中布点方法研究

盛龙

盛龙

身份证号码:6221021989****301X深圳市518108

摘要:本文以大气环境监测为中心,详述了环境大气监测中采样点的布置原则、布点方法和意义,希望能够提高环境大气监测的质量。下面就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大气监测在“布点”上的方法和技术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

引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壮大,人们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石化燃料已经被广泛使用,但其燃烧之后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环境。目前,大气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恶化,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质量,因此,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大势所趋。

一、Atmosphericenvironmentmonitoring的概念

指的是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的监测,观察和分析其种类和浓度,及时掌握污染物的dynamic和其对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分子状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还包括粉尘、悬浮微粒等颗粒状的污染物。根据这两种状态的污染物、进行全面质量监测工作,包括: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等。通常根据实际的区域特点;气候特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进行监测项目的规定,其中对大气污染物中的Nitrogenoxides,sulfurdioxide,carbonmonoxide和Suspendedparticles加降尘的监测是国家规定的大气监测项目,除此之外,可根据“地方特点”和污染源特征增加对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铅等污染物的监测项目。

二、Atmosphericmonitoring布点前准备工作

首先、调查本地区现况,了解其污染源头在哪里,同时进行分析研究出每个地域的污染源概况;

其次、了解本地区全年盛行的风向,粗略估计出污染物是否扩散情况;再利用群众来信来访或人群调查,确定污染物的影响程度大小;

最后、使用已有的监测数据推断、用于分析应设点的数量和方位。

三、布设采样点的原则

1、如果把监测区的污染物分高中低三种,那么采样点应设在污染物浓度不同的地方。

2、如果污染源比较集中、且风向又比较明显,应在下风向多设采样点、作为污染源的主要监测范围,上风向可以少量设点。

3、人口、工业区、工矿区较密集,污染物就会相对超标,要适当增设采样点。人口密度小、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如城市郊区和农村的适量酌情少设采样点。

4、采样点的环境应该是周围视野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环境干净未受污染,和避免周围有建筑物及树木等吸附力强的东西。人流量力较大的地区,采样点应该设在距离人行道边缘一米半以上。

5、为了所得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量减少差距,尽量保持一致性;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对象而定,如果研究对象是对植物的影响,那么采样口高度就与植物高度接近;如果研究对象是针对人的危害,那么采样器的设置就与常人呼吸位置高度一致,大约是采样口离地面一米半到两米处;如是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的高度距地面三到十五米为最佳;如果采样器在屋顶,采样口应与地面有将近两米的高度,尽量避免扬尘与其它因素的影响。特殊地区、地形可视当地情况而定。

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上向前迈了很大一步,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大气环境一直是我们重视的问题,它已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这就要求我国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要积极认真、要克服各种困难,最后取得一定的成果。

四、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首先说对人,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城市的大气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大气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的寿命,所以说、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其次是对动植物,动植物跟人一样,同样用呼吸维持生命,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土壤、对水等都会造成污染,导致动植物受伤害,甚至死亡。

最后说,对社会环境,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socialenvironment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socialenvironment对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有效控制污染浓度,保持社会的良性发展。

五、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代表性原则——是指对于该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重点监测后,当下所选取的点位是真实有效的代表点位和代表区域的情况,并能够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

经济性原则——指的是以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合理为前提,对监测点位加进行分配,并做到在污染非常恶劣地区多设点,在农村或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少量布点,做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科学性原则——根据污染物的不同,不同情况,不同方法,布设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比如监测人或植物,要根据监测目标的高低、远近来定点位。

一致性原则——指的是无论从监测地形,还是监测地气候环境来看,当前布点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能够与周围相同,是对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根本。

六、采样点的布点方法

功能区布点法——其主要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将监测区域如: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等按功能分区,在不同的功能区内,按照污染程度;人力物力的分配能力,合理设置采样点。通常在大气污染扩散点上采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网格布点法——适合污染源数量比较多、分布又均匀的区域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将监测区域,以大小的网格形式平均分配,采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角点上。网格的大小由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决定。优点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干扰较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同心圆布点法——适合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出若干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作出多个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通常下风向采样点可布置多些。

扇形布点法——一般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如工厂烟囱)且主导风向比较明确的区域,以污染点源为起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画出以点源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扇形圆心角一般在45ц90°,且小于90°。采样点布设在扇形区域内,画出半径不等的若干弧线,每条弧线上设置3ц4个采样点,并且同一条弧线上相邻的采样点,以点源为顶点作出的连线夹角应在10ц20°。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应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

七、监测大气布点技术的优化

优化点技术方法有:物元分析法;相关系数法;特征以分析法。

物元分析法——是指在很多监测数据中挑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称为“最优点”与”最劣点”,并将两者的平均值称为”期望点”,三个值间构成标准元矩阵,建立关联函数绘制成点聚图,在图中确定合适点位置,相关系数法利用网格布点获得的数据,算出监测点和网格间的相关系数,而后利用污染物平均浓度,将各点方差即变异系数,求出分析相关系数后de明确最佳布点位置,特征分析法shi依据污染浓度归类监测点,确定不同类的代表点位,先参考原始监测数据,再构建联系度关系矩阵,并将联系度折线图绘制出来,最后完成联系度的大小归类后,即可获得最佳点位。

结语:社会在进步,生活质量也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大气环境质量的及时监测,及时掌握其发展动态,必要时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或解决,可以使大气污染得到控制。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基础,为保证布点质量,为大气环境监测奠定坚实的基础,技术人员应该重视布点的意义,严格遵守其原则,加强布点技术的研究,不断优化布点的水平,做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瑜.TDLAS技术在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应用分析,2013,4,11。

[2]冷菁,张刚,徐晓峰,等。受体模型的区域环境大气汞源解析评价.2013。

[3]张晖,王琳。解析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方法与意义。201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