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习作注重积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轻松习作注重积累

张秋蓉

四川南充市嘉陵区火花三小张秋蓉

伴着一群童真的孩子,不知不觉已三个春秋,看着他们那一张张渐渐长大而成熟的笑脸,心中涌起阵阵自豪感的同时,也时常告诫自己:孩子们需要汲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养料,我应该加倍努力。孩子们越来越丰富的知识、情感与阅历,让他们有了强烈的想要与人交流、倾诉的的愿望。他们已正式步入习作学习阶段了。原本以为这些孩子刚刚学习习作一定会产生害怕心理,但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孩子竟然非常喜欢,非常期待习作,这太令人欣慰了。欣喜的同时,还需要冷静的反思与总结。在反思中我突然明白:孩子们之所以这么想写,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东西写,是因为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里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和语言积累,已经拥有了一些写作的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注重日常生活与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十分重视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

一、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美妙神奇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要善于引导他们学会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在观察中认识生活。如小学语文每册教材中都有写景类课文的教学,学习这类文章,除了要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以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目地: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写自然的能力,让他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会描绘的手。因此在教学写景类课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优美的范文的理解与感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然后再让他们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如春游、秋游、假期旅游参观等,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积累写景类习作的素材。秋天到了,带着学生来到田野,走进果园,游玩公园;看看稻田,摘摘果子,扫扫落叶,赏赏菊花。在观察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积累了有关秋天的习作素材。除了观察大自然,还应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生活设施的添置……通过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老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让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较典型的写作材料。重大的节日来临了,我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如“六一”联欢、“国庆”爱国知识竞赛等。利用中队活动召开“勤奋读书,文明做人”“争做环境小卫士”“爱我家乡”等班会。阳光明媚的季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平时组织学生到社区、工厂参观、采访。积极组织运动会、读书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丰富的生活阅历中丰富了情感的体验。我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运动会,对于这项活动我积极支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们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丰富的情感体验,自然就有了写作的内容、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

三、激发阅读的兴趣,鼓励广泛的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虽然课内也在进行阅读训练,但是对于有个性、充满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要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教师还要鼓励他们进行广泛而大量的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课外读物的建议,针对每个学段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在每个教学阶段,我都要适时地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的课外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以及中国四大名著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在书海,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从而积累越来越多的习作素材。除了阅读文本材料外,我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阅读超文本教材,让他们走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收集更多的素材。

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我还重视引导学生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每学期,我都让他们准备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作为“写作语言库”,鼓励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华章美文、妙词佳句随时摘录下来。有时还可以编自己喜欢的“优秀文集”,甚至为了专题的写作,让学生有目的、多方面地收集相关的词句,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