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徐文明

徐文明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5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普遍认为:孤立地研究智力的发展,不仅解决不了智力本身的问题,还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总是整体发生的,既有直接参与的智力因素(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等),又有间接参与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而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身上往往形成和表现为学习目的态度,具有始动、定向、维持、强化等一系列相互作用,调节着学习活动的进行。

当然,在学习活动中,没有智力活动,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但没有非智力因素的配合,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持续。必须强调非智力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充分认识它对智力发展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仅能补偿智力的某些弱点,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正确动机,深厚的兴趣,强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自主的学习热情、责任感、自信心都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迅速扭转只抓智力,无视或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倾向,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方法。

非智力因素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发展智力的过程中着意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谈谈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粗浅看法。

一、关于学习动机的培养

动机是诱使人们去活动的原因,动机在学生活动中具有动力、选择、指挥三种作用。学习动机,一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厚兴趣;二是对知识的实用价值,重要意义的认识,所以培养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是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方法。因此,要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使学生看到社会的发展,祖国的需要,帮助他们纠正“考不上大学或好大学,就不是有用人才”的错误思想。激发他们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确定正确的学习目的,使他们生活更有意义。

二、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从生理学角度讲,兴趣能激发起大脑的兴奋状态,能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而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学习无兴趣,便不能形成学习动机,不能产生学习动力,因此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应建立在学生好奇心基础上,因为好奇心是兴趣产生的源泉,只有在好奇心促使下发展起来的求知欲,才是学习上永不枯竭的动力,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遵循下面的原则: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注意知识的趣味化,使学生感到好奇,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

(二)注重知识积累,形成基本能力,发展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相应提高,才能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的求知欲,形成新的学习兴趣,所谓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爱学,就是这个道理。

三、关于情感的培养

情感的培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愉快是情感的表现,是学习的加速器。兴趣和一定情感相联系。一般来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从而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但也有对某一学科学习成绩非常好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对这一学科感兴趣,这说明,有兴趣的学习心情愉快,愉快的心情给诱发学习兴趣,能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扫除烦恼,振奋精神,以愉快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关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兴趣能产生学习动力,但只靠兴趣往往不能持久,往往会出现学习效果上的波动,甚至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能坚持学习,发生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丧失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巩固、加强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关健在于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性格,它是战胜困难,坚持学习的根本保证,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应从培养自信心和毅力入手,因为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毅力是成功的关健;自信能加强毅力。毅力能促进自信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毅力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要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科学家、文学家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二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在留有余地的情况下,确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使学生在实现近期目标的成功感的推动下,树立起信心,然后教师采取鼓励和监督指导等一系列方法,帮助学生的毅力在实现长期目标中得到培养和锻炼,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就会得到培养,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正确的学习动机,深厚的学习兴趣,愉快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构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五、关于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个性的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社会、对劳动、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性格是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标志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向,占个性的核心地位,有好坏之分,故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性格是十分稳定的,但也有可变的倾向,它不是偶然的,一时的举止,而是经常一贯的表现。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事认真、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2、做一个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学生。

3、做一个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学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学生

综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发展智力因素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提高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