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应更加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 1

全社会应更加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刘小平1董淑旺2(1连云港海宏中学政教处22200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4-063-0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于2009年选择了部分农村学校、市区学校的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调研,共发放中学生问卷1150份、小学生问卷1150份、家长问卷1200份。同时我们也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这次3000余份的问卷调查结果和37位老师的访谈情况看,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好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教育是重视的,各学校都能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老师,开设心理教育课,有条件的学校都设置心理咨询室,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从我们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综合统计结果是20%左右的中小学存在不同程序的心理问题。

一是心理压力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和较大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40%,感到较轻的只占15%。尽管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措施减负,但学生仍感到有无形的学习压力。其次是父母。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对子女灌输的是,学习成绩一定要在班级、年级名列前茅,考上好大学,出人头地。再次是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总认为学习成绩比周围的同学好才是目标。

二是行为缺陷。由于中小学生在家大都受到父母宠爱,所以在情绪的稳定性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普遍较差。行为上表现为不爱惜东西,喜欢任性发脾气,自我意识强,不能相互团结友爱,人际交往差,胆小,独立生活能力差,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弱,对长辈的尊重也欠缺。

三是容易走极端。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因家庭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中行为极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几年我市有多起学生自杀的情况发生,离家出走,上网成瘾,违法犯罪等也屡见不鲜;我市近几年两级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有居高不下的趋势。

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

(一)家庭

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孩子的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助于青少年良好心理的形成,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有专家说:“在中国,连保姆这样一个岗位都要先培训再上岗,更何况是父母这么一个神圣而又重要的岗位呢”。在我们的家长问卷中,83.96%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92.59%的家长认为在“家长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这门课程有意义;61.29%的家长认为学校很有必要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

(二)学校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是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一部分。

1.从一元的以成绩为尺度衡量学生优异到多元考核衡量学生优异的转变

学校要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分散学习压力,增加压力排解途径。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会更强,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抗击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也会更强。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

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要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有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团体活动、团体咨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必要时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在我们的调查中,69.19%的青少年表示很愿意参加。

(三)社会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利益主体的分化及各种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如住房、医疗、养老,个人利益得失、失业、腐败问题、治安问题,分配不公等,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青少年,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投下阴影。再譬如,过于激烈的竞争,信任的缺失等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由于信任的缺失,导致很多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社会应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充满自信与他信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