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阈中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3

“中国梦”视阈中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

高权

高权GAOQua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0044,China)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蓝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维度对实现“中国梦”提出了细化的内在要求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保证。

Abstract:The18thCPCnationalcongressreportpresents"threeadvocation"whichleadstocultivatingandpracticingsocialistcorevalues.Xijinping,generalsecretaryoftheparty,specifiestheChinesedreamwhichpointstothedestinationofsocialistroadwithChinese-characterandshowsthebeautifulpictureofprosperouscountry,vitalizingnationandhappypeople.SocialistcorevaluesbracetheChinesedreamwithspecificrequirementandbigspiritfromdimensionsofcountry,societyandinpidual,supportingtherealizationofChinesenation'sgreatrejuvenation.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

Keywords:theChinesedream;socialistcorevalues;socialism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0-0296-02

0引言

2012年1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出了具体的阐述。“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1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某种事物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和行动准则。

核心价值观指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是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观中最主要的、起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念。一个国家和社会能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三个倡导”在价值目标上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次的价值愿望和追求,明确了公民在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和责任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2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强国梦、福民梦、和谐梦。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维度的价值目标,社会维度的价值取向和个体维度的价值准则对强国梦、福民梦、和谐梦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内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

2.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2.1.1“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国强体现在两方面,软实力和硬实力。一方面,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实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构建覆盖13亿人的保障体系,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亚青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软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新形象。另一方面,强国梦也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依托强大的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建立强大的现代化的陆海空三军,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能够有力地捍卫中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维护民族尊严和主权完整,发挥责任大国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公正[4]。

2.1.2“中国梦”就是福民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这体现了国家梦和个体梦的辩证统一。一方面集体梦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实现,无法脱离人民群众的“合力”作用;另一方面,单个主体具体梦想的实现,只有在集体梦想充分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为根本性保障。也就是说,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中国梦”使得个体梦的实现有了广阔空间。涓流成江、聚沙成塔,每个体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的实现,又是国家梦想实现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体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另外,福民梦是立体的,全方位的造福人民的梦,不仅包括在物质上极大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比如: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舒适的居住条件、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可靠的社会保障、优美的生活条件等等;还包括在精神上极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比如:高质量的教育、高档的娱乐休闲设施、高质量的阅读刊物、高效率的新闻媒介等等。

2.1.3“中国梦”就是和谐梦

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不仅是“两个一百年”其中之一的奋斗目标,更是强调了至关重要的“社会和谐”。和谐梦是“中国梦”的最高境界,更是强国梦、福民梦的必然归宿。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动态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6]。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思想保证“三个倡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国家维度、社会维度和个体维度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思想保证。

2.2.1国家维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强国梦的发展目标从国家维度来讲,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即强国梦。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相互独立,又构成有机统一的强国梦的具体目标。

“富强”即是富足强盛,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创造发达的物质文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民主”是指政治民主,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更高水平的政治文明,让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切实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文明”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层次要求,是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让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是对“富强”的精神补充。“和谐”是“和而不同,协调发展”,是要创造让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总起来说,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目标,体现着国家发展的整体价值追求。

2.2.2社会维度:“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和谐梦的价值取向从社会维度来讲,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和谐梦,需要创设一种适宜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是个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自由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利,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平等”是指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和平等履行义务,确保人们平等参与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公正”是指公平正义,确保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法治”就是依法治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把权力挂在制度的笼子里,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之,只有崇尚“自由、平等”,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只有追求“公正、法治”,才能引领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

2.2.3个体维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福民梦的道德规范

从个体维度来讲,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即福民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8]。因此,“中国梦”的实现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对实现中国梦的主题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激发创造活力、凝聚力量。“敬业”是指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一个人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诚实”即是诚实守信。“人无信,无以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三严三实”,其中“三实”就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突出了“诚实”。因此,必须依靠诚实守信的中国人同心共筑中国梦。“友善”是指友好、善良。只有秉持“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

注释院

淤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6-30.

于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盂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7.

榆雷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2013(4).

虞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舆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3]人民日报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