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App在PICC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 2

肿瘤App在PICC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曹明昆1尹玉霞1颜秉运1卢天恒1张海军1,2

(1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德州251100)

(2同济大学医学院介入血管研究所上海200072)

世卫组织发布的《2017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肿瘤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非传染性致死疾病。中国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目前,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刺激性大,使用传统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容易出现静脉炎、局部血肿等并发症[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2],已成为肿瘤病人长期输液的首选方法[3]。但PICC术后若不进行专业、科学的延续性护理,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情况。

1.肿瘤App在PICC置管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背景

在当前医疗下,医务人员无法对大量病人进行术后指导和监督,导致病人不能接受连续、协调的卫生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是指借助于通信技术向相关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电话或网络随访,其中医疗App是移动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通信技术,目前国内的医疗App软件达2000多种[4],在疾病延续性护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5-7]。但目前国内医疗App大多提供综合性卫生医疗服务,针对特定疾病的医疗App较少,因此国内大多集中于研究微信平台在肿瘤患者PICC术后延续护理应用中的效果,且研究均表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有助于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8-10]。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多需进行PICC术后延续性护理,但针对肿瘤患者的医疗App发展滞后,因此将医疗App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延续性护理仍需进一步探索。

2.肿瘤App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医疗App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功能包括信息与通信、监测、监控和诊断[11],国外研究表明医疗App对肿瘤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促进作用[8]。2013年12月,美国一项针对295个肿瘤App进行的评估表明,大多数App的提高人们对肿瘤的认识(32%)及提供肿瘤的相关信息(26%),针对疾病管理的App较少(3.7%),尚无应用医疗App进行肿瘤患者PICC术后延续护理的报道。2011年我国引入移动医疗的概念,2014年移动医疗App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医疗App达2000多种,但我国大多数医疗App仍处在信息初级收集与整理阶段,主要模块包括预约挂号、问诊咨询、资讯文献和医药服务[4],而美国的移动医疗行业已进入数据驱动决策的阶段[12]。肿瘤App数量较少,存活率较低:2014年《互联网医疗肿瘤App详情分析》一文中盘点了25个肿瘤App,两年后再次对这些App进行调查,发现存活率不到20%[13]。目前肿瘤App的主要类型有医患平台(以在线咨询、挂号就医和诊后随访等为主要功能)、医生工具(为医生提供看病、学习、科研等功能)和其他(提供抗癌防癌等信息)。

3.肿瘤App在PICC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主要模块及功能

以爱生医疗App为例,简介此类App的主要模块及功能。爱生医疗App是由爱生医疗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肿瘤治疗数据的医疗服务App。

图1爱生医疗App模块

3.1医护在线

首先,医护人员需提交护士执照、姓名、联系方式,所在科室建立护士档案,后台对护士身份进行审核,向其绑定邮箱中自动发送周报表,同时科室护士长可建立所属下属账号送发及查阅档案。主要模块包括(1)新建爱心行程:扫描患者所使用的PICC导管条形码,建立就诊档案,确认信息;通过扫描PICC导管条形码自动识别导管信息,建立电子版的穿刺信息,提供多中心实验数据的电子对照分析;就诊信息:包括置管症状和输液症状,建立临床有效性大数据库;(2)患者档案:患者自动建立最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与档案,医护人员手工输入病历号与床号,长期有效随访患者身体状况;(3)知识库:每月更新护理类最新前沿文章,为中华护理杂志签约App支持平台;(4)会议信息:包括全年预告性的国际与国内护理类窗口,医护人员可随时系统性关注各类会议信息动态。

图2医护在线主要模块

3.2患者之窗

包括(1)家庭成员:一个账号可同时管理多位家庭成员的档案与建档,家庭成员间可互相关心健康状况;(2)新建就诊:初次就诊,点击新建就诊,选择医院名称,就诊的科室名称;(3)病症信息:详细输入病种,确诊日期,详细描述或拍照以往病史情况;(4)我的治疗:包括新建置管治疗和输液治疗,新建置管,患者按医护人员提示正确扫描条形码,必须依据医护人员要求扫描条形码,医护人员未扫之前,患者无法扫描条形码,置管(输液)症状,患者置管(输液)后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可依据反馈第一时间进行处理;(5)检验结果:随时电子保存患者检验结果,实现有效及时性,医护能根据以往记录的结果及实时的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另外还有科研人员专用的数字医院模块及正在开发中的实验平台。

图3患者之窗主要模块

4.肿瘤App在PICC植入肿瘤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应用的启示及建议

从对爱生医疗App功能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平台上的医护人员资质均经过审核,保证了App提供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提示我们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平台的正规化,同时App开发者应完善对医护人员资质进行审核的功能;爱生医疗App通过条形码绑定医患关系,可进行多中心实验数据的电子对照分析,提供最佳方案,提示我们App功能的设置应具有全面性、方便性;研究表明少数App具有诊后随访功能[4],爱生医疗App对行PICC术后的肿瘤患者设置维护提醒,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让治疗更加及时,提示我们相关App开发时应注意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实时沟通版块的设置;爱生医疗App为医护人员提供学习信息,我国医疗App多以消费者为发起主体,很少建立以医务人员为发起主体的医疗服务,开发软件时应注重开发医护人员版块,提供满足医护人员的需求的功能;国内外的肿瘤App多在乳腺癌方面,肺癌、前列腺癌等发病率较高的肿瘤较少涉及,根据肿瘤发病率,增加相应发病率较高的肿瘤App的数量,实现PICC的肿瘤专业化;爱生医疗App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版块,这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示相关App功能设置要多元化;爱生医疗App正在开发科研人员专用的数字医院模块及实验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传输和共享,若未来不同的肿瘤App之间实现互通,对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将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5.结语

近年来,肿瘤在全球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化疗后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越来越多,爱生App凭借其专业、精准的优点,可在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的延续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在肿瘤医院中大力推广,同时,本文对今后此类软件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曼华.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及护理[J].医药卫生,2017,2,00043-00043.

[2]何越,学业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7(11).

[3]郭红亮.循证护理在肿瘤病人在植入PICC术后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4,28(6).

[4]张形,移动医疗App功能模块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建议[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2).

[5]胡永琼,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

[6]玛热亚木?阿不地里木,移动医疗App与微信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

[7]郭明娟,移动医疗App应用于鼻咽癌患者延续护理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1).

[8]范祖燕,微信在携带PICC管出院肿瘤病人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9).

[9]王莉,微信平台在肿瘤患者携带PICC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6,11.

[10]曹丽花,微信平台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9).

[11]秦丽平,国内外移动医疗的现状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2(1).

[12]iiMediaResearch.2016-2017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7-03-01.

[13]王晓行.肿瘤行业:肿瘤APP等轻模式几近消亡,切入医疗核心才受重视|2016年年度盘点[EB/OL].2016-12-08.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2013ZHZX2A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