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潘建绒1罗华友2

(1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外科云南昆明650000)

(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n=47)予以腹腔镜辅助手术疗法,参照组(n=47)予以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快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8.51%<31.91%),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转移率、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疗法,清扫淋巴结的效果与开腹手术接近,但腹腔镜手术疗法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更具优势。

【关键词】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并发症;转移;复发

【中图分类号】R7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022-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icacyoflaparoscopicsurgeryformiddleandlowrectalcancer.MethodsAtotalof94patientswithlowandmediumrectalcancerwhower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2014to2015wereselectedandgroupedbyrandomnumbertablemethod.Theexperimentalgroup(n=47)wastreatedwithlaparoscopicassistedsurgery,andthereferencegroup(n=47)wastreatedwithopensurgery.Perioperativeindicators,incidenceofcomplicationsandprognosi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hadlessbleedingthanthereferencegroup,thepostoperativeexhausttimewasfasterthanthereferencegroup,thehospitalstaywasshorterthanthereferencegroup,andthecomplicationrate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referencegroup(8.51%<31.91%),P<0.05.Therewasnodifferenceinthenumber,metastasisandrecurrencerateoflymphnodedissection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middleandlowrectalcancer,laparoscopicassistedtherapywasperformed.Theeffectoflymphnodedissectionwassimilartothatofopensurgery,butthelaparoscopicsurgeryhadsmallertrauma,fasterrecoveryandmoreadvantages.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变部位在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在直肠癌患者中,中低位直肠癌的占比可达70%~75%,是指发生于距齿状线10cm以内,腹膜折返以下的肿瘤;因患者的病变深入盆腔,解剖关系比较复杂,手术治疗不易彻底,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1];中下段直肠癌又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易对肛门结构及功能产生影响,这些均使手术治疗更具难度[2]。为探寻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案,我科对部分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疗法,并与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数据

入组的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2015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计94例,入院后经直肠镜检、腹盆腔CT、纤维结肠镜等检查被确诊。其中男性60例,女性34例;年龄为35~72岁,平均(51.6±4.8)岁;Dukes分期:A期38例,B期40例,C期16例;病理类型:管状腺癌47例,黏液腺癌8例,乳头状腺癌35例,未分化癌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7)与参照组(n=47);对比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实验组:本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建立CO2人工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mmHg范围内。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在其脐部、左右麦氏点、右侧腹各取一穿刺孔(4孔法),或在左侧腹加一戳孔(5孔法),将腹腔镜、结直肠腔镜小心置入,对病变位置及组织进行探查。利用超声刀分离乙状结肠系膜,并解剖肠系膜下血管,对血管周围脂肪与血管根部淋巴组织进行清扫处理,之后取2枚可吸收夹夹闭肠系膜血管近端、远端,并在中间切断。沿着肠系膜血管的走向,仔细清扫周围淋巴结;而后打开直肠两侧盆底腹膜,直至膀胱处,沿解剖间隙对直肠系膜进行游离,并将直肠系膜完整切除,同时要保护两侧输尿管、盆腔神经丛、下腹下神经等。其中有20例患者,距齿状线距离小于5cm,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有27例患者,距齿状线距离为5~10cm,行腹腔镜直肠前切术(Dixon)治疗,在辅助切口下利用吻合器完成吻合。

参照组:本组患者予以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引流,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评价指标

(1)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2)并发症发生率。

(3)转移复发率: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并对比转移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x-±s)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χ2值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对比二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组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对比二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x-±s)

2.3对比二组患者的转移复发率

随访发现,实验组中,复发率为4.26%(2/47),远处转移率为17.02%(8/47);参照组中,复发率为6.38%(3/47),远处转移率为12.77%(6/47);两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直肠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中,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解剖位置较深较复杂,尤其是对于一些肥胖患者,骨盆更加狭窄,在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时,易对损伤邻近器官及神经,不仅会影响手术疗效,还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延长术后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3]。近年来,随之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在腹腔镜辅助下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提供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也可更好的识别及保护盆腔内脏神经,这样可以减小手术对排尿、排便功能的影响。此外,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不会让腹腔、肠管长时间、大范围的暴露于空气中,会大大降低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易引发吻合口瘘,主要是因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关闭远端肠段时,骨盆中线狭窄,易使关闭线成角,而且吻合口位置低、血运差,从而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因此在术中要小心处理。

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快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8.51%<31.91%),组间比较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在减小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有人认为,腹腔镜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有限,术后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与复发,但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转移率、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与开腹手术接近,也并未明显增加肿瘤的远处转移及复发风险;故笔者认为,临床中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有助于发挥腹腔镜辅助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最大优势。

综上所述,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疗法,具有疗效好、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涛,周鑫,傅卫,等.新辅助放化疗对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结果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3):197-201.

[2]钱江,黎发家.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价值比较研究[J].吉林医学,2017,38(4):626-630.

[3]顾小年,吕强,俞旻浩.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评价[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6(2):142-145.

[4]池畔,陈致奋.低位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内括约肌切除术、Miles手术还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8):75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