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设备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2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设备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熊灿华

长沙市第八医院410001

〔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各个科室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洗消毒,是控制院内感染最重要的部门。现主要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设备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设备;医院;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患者对院内感染的控制要求愈来愈高。消毒供应中心成为医院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部门之一,这也就要求医疗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消毒技能。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设备主要指的是通过将使用后的医疗设备器械统一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利于预防疾病病原通过医疗器械感染患者,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1-2]。

1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设备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和人员结构问题

2017年2月3日我院6例重症感染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炎,经调查发现除了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还有输液管消毒存在问题。由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大多工作人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工作过程中缺少积极性和责任感,随意减少清洗消毒流程步骤,甚至为了减少自身工作量而导致清洁工作未达到标准;设备在使用前未认真检查;清洁中出现清洁液用量不足,导致清洁质量不佳,同时出现用手工清洗的现象,为下一次的使用埋下隐患。此外,一部分护士对灭菌、消毒、清洁概念理解较差,认为设备清洗步骤不重要,只需清洗表面即可,最终导致器械灭菌合格后还残留细菌在设备的隐蔽部位。

1.2器械设备清洗相关问题

医疗器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因多次使用和器械类型相似,清洗前未对设备按照结构、用途、质地、危害等进行分类,出现重叠摆放的现象。在清洁器械较多时,水和清洁液未能充分与器械接触,使清洁质量达不到标准。如轴节类器械,需要充分仔细打开关节部位才可清洁干净,未充分打开则会出现残留的现象;器械高度超过喷淋臂类器械,导致喷淋臂无法正常扭转进行多方位清洗;清洗工作量较大,常出现清洗整个过程只使用一个纱布,或者棉花纱布掉入清洗机器中,造成堵塞水流变小等,最终导致器械清洁不合格;纯化制水设备故障,该设备为清洗仪器提供纯化水,常用于清洗消毒机器、呼吸机管道、蒸汽发生器、超声波振动等仪器,仪器一旦电路故障,极易造成水质含杂质,不利于清洗。

2017年3月我院在为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前发现,仪器未清洁干净,需重新配备医疗设备。据调查发现,医院手术包灭菌时间不够、相关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够、酶的使用方法不对,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器上存在污渍、灌注瓶有气泡等。经我院有关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医院感染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没有认真落实清洗消毒设备制度,且监督消毒制度不够完善,医院一部分员工对使用后的设备清洗意识不强,医护人员也没有落实手卫生,缺少消毒液配置概念等。在清洁医疗设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酶清洗,一部分工作人员因对酶的特性了解不够,灭菌后偶有包内湿包,未能按照有关标准配置酶清洁液,使清洁程度不够。导致设备上的污渍未能充分清洗。

污染较严重的设备未及时清洗和处理:如果设备被污染严重未能及时清洗和消毒,则会使有机物在设备上凝固,给清洗带来障碍,同时增加工作量,进而导致设备清洗不合格。

某些检查人员对清洗后设备检查不仔细,且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污染严重的设备未及时清洁。

2措施

2.1业务培训,提升思想认知度

加强工作人员消毒知识培训;对各科室新员工进行岗前业务培训,定时组织其学习消毒清洁规章制度、方法等,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清洗消毒思想认知,增强清洗依从性,让护士熟练掌握清洗消毒程序,使设备清洗达到合格、程序化、科学化,保证灭菌效果提升。如可开展研讨会、讲座,让护士相互学习消毒知识,对于在工作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应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将其外送培训。招聘具有高专业技能人员,合理配置员工。

2.2完善消毒步骤,规范清洗流程

根据设备的使用次数、材质、紧密度、清洗难易度等将其分别放置在设备清洗槽中,清洗步骤分为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大力提倡先清洗干净后消毒灭菌的观念,利于减少病原体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洁区检查包间的污染。

2.3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加强监督

由我院护士主管为质量管理负责人,成立由组长、制度控制员组成的质量管小组,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每月召开一次消毒中心设备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每周应由专人对设备的消毒情况做检查,并且对各个流程、各个环节工作制度进行不定时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存在的问题做分析、通报与评定质量检查结果,如发现问题应整改。

2.4监测消毒效果

每天应由人员监测浸泡医用器械的消毒液浓度,保证消毒达到最佳,且使用后的消毒液应及时加盖,防止消毒液发生污染而导致消毒效果下降。对于极易挥发的消毒剂,应特别保管,避免与空气长时间接触。消毒时应使消毒液与设备充分接触;加强工作人员消毒知识培训;定期采用ATP荧光检测法对清洗消毒后仪器进行检查。

2.5落实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各个岗位的人员在下班前应检查和关闭消毒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必须持证上岗;登记好已消毒物品、未消毒物品;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工作人员不得在工作区域随意来回走动;加强与各个科室沟通;对相似的无菌物品应区分摆放,定期对无菌物品与设备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设备的常见问题为器械设备问题、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和人员结构问题、酶的使用不够规范、污染较严重的设备未及时清洗和处理。制定针对性、规范化、可行性改进措施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降低清洗、灭菌质量不合格率,并且使清洗、消毒流程规范,提升工作人员技能掌握能力和医疗质量[3]。

[参考文献]

[1]杨鸣春,刘雪莲,陈宇丹,等.质量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426-1428.

[2]文小兵.全程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71-73.

[3]金萍,唐丽萍.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流程管理及质量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0):1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