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旧路路面挖补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沥青旧路路面挖补施工技术分析

赵帅贾林杰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给公路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路面病害问题常常出现,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则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质量。为此,本文对路面破损情况、沥青旧路路面挖补施工材料准备、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沥青路面;挖补施工;技术分析

1、沥青路面破损情况

对于沥青路面形成一定的深洼、坑槽,深度一般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深洼坑槽侧壁通常出现啃边、松散等现象。本项目主要针对病害为轻度坑槽,有少量重度坑槽的对象。由于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变异性大、在实际摊铺中沥青混合料局部产生的离析和路面压实不够等多种因素会造成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沥青和石料间的粘附力不足,路表水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中,并在大量快速、重载行车作用下,重复的产生动水压力迫使沥青表面层石料剥落下来,从而出现局部松散破坏,散落的石料被车轮甩出,路面自上而下逐渐形成小范围坑槽,就造成逐渐病害。

2、沥青旧路路面挖补施工准备

2.1原材料要求

(1)碎石。能够达到适用于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碎石可参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规定方法进行着重试验。

(2)沥青。运到现场的沥青批次必须出据生产厂家沥青质量检验单。必须要求符合沥青三大指标即针入度、延度、软化点。

(3)细集料。

采用干净、无风化、无杂质,有一定的颗粒级配石屑,并符合技术规范规定。

2.2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按规范要求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原材料试验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根据试验所得数据准确计算混合料中各项材料所需的材料用量。因地制宜,结合配合比设计相关参数要求。在试验室刚得出的配合比,一般不直接作为拌和设备电脑的依据,还需进行现场拌合的试生产。在试生产期间要从拌和设备分热料仓中及时取样,筛分,确定各料仓的准确用量,然后提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操作人员利用试料准确平衡各个料仓的用量。最后配合比核准,直到符合设计规定为好,经生产验证后的配合比,原则上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修改,除非进场料源级配发生明显变化,且修改配比需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批准。在处理路面病害前的半个月要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计划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等各项技术指标报送监理审批。沥青试样的准备,主要是以普通石油沥青为主;通常是从沥青储存罐采集。适用于粘稠道路石油沥青需要加热后进行沥青试样准备,提供给试验室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

3、沥青旧路路面挖补施工工艺

3.1路面铣刨

利用测点高程进行修补面积、铣刨面积及深度的确定,在修补面积确定后,即可通过切割机切出边线,以此确保坑槽坑壁具有良好垂直度及整齐的槽边。顺着机械设备行驶方向一刀一刀地进行铣刨施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将13cm作为铣刨深度,如积水、杂物等存于坑槽内,需及时增加铣刨深度,保证坚实底层彻底表露出现。如加铺路面没有进行铣刨,在在铣刨施工中对该路段进行拉毛处理。3~5mm为拉毛深度。利用传输皮带铣刨机能够及时向运输车辆输送废旧混合料,并向指定地点运送、放置。施工中可选取人工方式或机械清理干净路面杂物。最后进行热沥青洒布施工,洒布范围集中于槽内、槽边接口位置,要求洒布量控制在1.2kg/m2左右。

3.2沥青混合料拌和及运输

当混合料拌和具有良好均匀度、全部矿料颗粒都包裹到沥青结合料以后即可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一般情况下,需在45s以上控制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其中5~100s之间可作为干拌时间,而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多出一些,必须控制在60s以上。如出现花白、结团等问题,不得使用。运输车辆的安排应大于沥青拌和站的2h产量的运量,并确保始终有2-4辆料车等候于摊铺机前进行卸料。在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必须将车辆底板面、侧面清理干净,不得存有杂物,也可将非石油基质混合液涂刷到车箱底板上,避免混合料粘黏。除此之外,需将篷布覆盖到运料车上,防止温度骤降或灰尘污染等。

3.3沥青混合料摊铺

因选取滑靴找平法,必须提高下承层平整度,摊铺施工作为整个挖补施工的重要环节,可选取挂线法进行路面挖补施工。摊铺前,需复测施工段各个测点,对其摊铺厚度进行准确确定,随后打钢钎、挂钢丝绳,保证摊铺面整体施工质量。根据工程所需,摊铺可分2层进行,要求必须整平下承层结构位置,在5mm以内控制其平整度误差。也可将下承层接头位置通过铣刨机进行台阶设置,此时槽壁位置可利用切割机切直,并将槽内存有的杂物清理干净。摊铺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虚铺系数等因素控制其厚度,如挖补面积较小,摊铺时需先将虚铺系数适当增加,随后进行强振、压实施工。如局部位置机械无法进行摊铺,需及时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回填补充,针对新老路面连接位置,需进行部分细料筛分,随后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平整施工。摊铺作业实施后,应保证其能够连续施工,直至完成半幅坑槽铺设作业。

3.4沥青混凝土压实

完成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后,需及时检测施工宽度、厚度、横坡等因素,保证其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碾压施工一般可分为3个环节:初压、复压及终压。初压的作用为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稳定性,碾压遍数一般为2遍左右。必须在高温下实施初压作业,碾压过程中不得出现推移问题,要求混合料温度在碾压结束后控制在115℃以上;复压作为压实作业最重要的环节,其可达到密实混合料及混合料成型的作用,其遍数可控制在3遍左右;终压作为最后一步,要求完成该工序后,轮迹能够被及时消除,保证压实面具有良好平整性,一般可进行两遍碾压施工而具体碾压速度可根据施工阶段、施工机械等条件加以确定,一般情况下,可按照由低至高的顺序进行压实施工,相邻路段重叠轮宽需控制在1/3左右。如边缘位置不存在支挡情况,需在边缘位置留设一定宽度,一般为10cm~20cm左右,该位置先不做碾压作业。完成第一遍全宽碾压施工后,可在完成碾压施工的路面上放置压路机,随后进行边缘位置碾压施工,进而避免向外推移现象的产生。

3.5接缝处理及修边

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为沥青路面施工的要求,应避免离析问题出现于接缝内。要求选取6m直尺进行接缝施工质量检测,保证其平整度与施工规定相符。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纵向冷接缝施工,需在铺筑前进行改性沥青聚合物密封材料的涂抹,遍数为2~3遍,3mm为其厚度。随后将完成压实层上的混合料去除,从两侧碾压到中间位置,碾压预留10cm~15cm,随后跨缝挤紧压实。选取垂直平接缝用于横向接缝施工。接缝位置铺筑时,在已成型油面上进行摊铺机熨平板加热,进而加大新老混合料之间的粘结性。摊铺横向接缝前,需将粘层沥青涂抹到接缝端部位置,并预热熨平板。事前进行细料筛选,进行接缝位置补洒,并清理干净多余的填料。完成上述所有施工工序后,即可切除摊铺层外露边缘,应保证其切割准确无误。随后及时清理干净修边切除的材料、杂物等,并向指定位置堆放。下面层经摊铺施工后,待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在50℃以下时,需及时检测厚度、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确定指标满足施工规范规定后,即可开放交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基础设施中,公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为提高施工质量,必须选取科学有效的路面病害处理方法进行施工,且通过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规范施工工艺,才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才能为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艳.农村公路工程沥青挖补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5)

[2]张丽;彭春美.沥青旧路路面挖补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