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肯尼亚内马铁路安全环水保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肯尼亚内马铁路安全环水保管理

吴荣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

摘要:内罗毕(Nairobi)至马拉巴(Malaba)铁路(以下简称“内马铁路”)接轨于蒙内铁路的终点--内罗毕南站,止于边境城市马拉巴,分三段实施。内马铁路使得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以肯尼亚蒙内铁路为契机,不断向非洲腹地延伸,在非洲大陆多点开花,所以安全环水保管理极其重要

关键词:安全;环水保;管理;提升

一、属地化安全管理

1.安全新保障,建立属地化体系,提升品质安全

内马项目线路大段落穿过内罗毕市郊区和内罗毕公园,部分线路穿越东非大裂谷地质断裂带和地热分布区,线路地势起伏较大,三座隧道位于东非大裂谷东翼,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桥隧比占比量大(20.4%),施工面临施工任务紧、大量的设备投入使用、大量的当地雇员参与施工等,这些因素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带来种种考验和挑战,项目实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紧紧把握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教育培训、技术方案、防护设施等关键环节,从人员、组织、制度上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确保安全总体可控。

2.执行强有力的安全检查,以零容忍态度治理违章

各级安全管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涉及安全原则问题坚决不让步,时刻贯彻“底线思维、红线意识”理念。组织现场开展安全巡检,组织月度安全综合考评,同时针对现场施工情况,不定期开展各类安全专项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下发整改通知单和检查通报形式,并建立隐患问题清单,督促各标段落实整改。

3.注重安全技术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成立路基工程专家组、桥涵工程专家组、隧道工程专家组,负责对各标段重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内部评审把关,督促各标段严格按照经评审或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并结合项目实际,专项方案按照标段编制、审核-提交所在工程局审核-工程局组织专家评审(如需)-报分指挥部、总经理部评审-报监理批准的审批流程,确保合规。

组织开展安全观摩交流活动,推进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组织开展安全内业资料管理标准化、桥梁施工现场标准化、脚手架搭设标准化、隧道施工标准化、梁枕场安全标准化、房建施工标准化的等安全交流活动。

4.开展安全宣教活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树立“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安全隐患”理念,组织安全培训,涵盖了安全用电、高处作业、应急急救、火工品管理、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脚手架搭设等方面。解决实施层安全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引进“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对培训内容进行优化和中英双语化,保证培训效果。通过安全体验馆、安全文化长廊、展板、横幅等多种载体,扎实推进安全知识普教工作。组织开展观看安全警示片、项目负责人讲安全课、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安全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时刻强调安全重要性,不断增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5.实行风险清单责任挂牌制度,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

风险清单实行三级管控,每月评估下发安全生产风险清单,明确各级管控责任人,针对较大安全风险点,严格执行危险作业许可和领导带班制。彻底转变“重隐患排查、轻风险预控,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防范”的观念,将管理关口前移,构建“以风险分级管控为核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补充”的双重预防机制,真正做到把风险和隐患“发现在前面、控制在未发、警示在平常”。

6.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编制和完善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按照演练频次要求组织开展演练。组织开展涵盖高空坠落、隧道坍塌、触电事故、吊装事故、龙门吊溜逸、空压机事故、防洪防汛、轨道车溜逸、架梁倾覆等方面演练。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与肯政府、铁路局、监理联合体、中国驻肯大使馆、驻肯经商处以及新闻媒体沟通联络,确保发生紧急事件时能保持信息传达畅通。

二、属地化环水保管理

1.聚焦生态完整性

内马铁路一期项目穿内罗毕公园段全部采用高架桥的形式,最低的地方净空也有7米,确保野生动植物、河流、排水等不受任何影响。对动物的迁徙活动进行研究,在其他17处地方设置桥梁、隧道或者涵洞确保人畜通行,确保动物大迁徙不受影响。在所有水流的地方设置桥梁或者涵洞,不迁改河道,确保水体完整性。注重生态敏感区施工控制及施工后的植被的合理恢复,如在内罗毕国家公园、森林段,项目施工前先编制方案得到各方审批,施工中严格遵守公园守则,即将结束时联合当地专家编制恢复方案,对公园和森林的植被进行研究,保证多样性和和易性,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引起的生态破坏。

2.聚焦水土保持

不论永久项目还是临时项目,水土保持都放在非常重的地位。铁路线下路基、路堑、房建基础等采取全防护的形式,河道中的墩柱或者受雨水或者水流影响的墩柱、涵洞等采用全防护。杜绝水土流失和实体受到影响。临时项目如营地、料场等也非常重视绿化及尽最可能减少对原有草皮的扰动和破坏。重视水资源保护,雇佣肯尼亚有资质的水文地质公司对项目全线,尤其是对穿河的桥梁、项目生活水井以及可能受项目影响的河流、湖泊等进行水文影响调查及评估,以确保对水文影响降到最低。隧道中的排水,通过建设蓄水池、居民取水点的形式,重新利用起来,改善沿线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3.聚焦生存环境保持

在穿内罗毕国家公园段的高架桥上两侧安装永久性隔音屏障,将铁路运营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对当地社区桥梁进行重建或者翻新加固,对社区公共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在施工中做好道路维护,洒水降尘等工作。建设多条跨铁路桥、交通涵洞、隧道等,确保既有交通的到保障。

4.聚焦绿色节能减排

在永临建设方面进行优化,尤其是在电力输送方面,项目前期短期内完成线路大部分的电力线路建设,为项目各标段为项目建设设置的临时营地、预制场、生产设备等提供电力,如若使用发电机发电成本会很高,可以节省成本,减少废弃排放。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的肯尼亚,水资源获取比较困难,因此,在制梁场中的轨枕和梁体养护采取循环式喷淋系统,既保证了混凝土养护质量,同时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发掘铁路沿线的自然资源,节省项目成本,如对沿线的火山灰进行研究,将其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不但可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同时节省了进口所需的时间和运费,降低因此而产生的温室气体、废气及废弃物的产生。在完工结束后将项目临时工程,如营地、水井等永久性设施移交给当地地主,不但可以为当地带来福利,同时也避免了因此废弃物的产生。

5.及时响应社环关切,积极为百姓谋福利,确保肯方雇员合法权利

积极组织召开社会与环境专题会议,解决相关就业、社会责任、征地拆迁、社会环境、隧道和石料场爆破影响等系列社环问题,认真梳理监理提出的社环问题,编写回复材料并及时沟通监理销号。

下发劳保用品管理办法,劳保发放标准高于当地工会要求,检查并督促作业层遵照执行。采用客运车辆作为当地员工的通勤车辆,并对客运车辆及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隧道、高空作业等特殊工况条件下工作的肯方雇员定期体检,确保肯方雇员合法权益。

6.合规经营,规范采石场及取、弃土场的使用

所有采石场、取弃土场的使用均按照肯尼亚当地环境法案要求,取得用地合同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经逐级审核提交至NEMA(国家环保局)申请批准,获得环评许可证书后方可使用。

7.切实遵守肯尼亚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切实遵守肯尼亚相关法律法规,减少不必要的纠纷,确保项目不造成负面影响,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努力将内马一期项目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铁路。及时开展肯尼亚环水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学习,已开展《垃圾处理条例》、《肯尼亚职业健康法案2007》等培训活动。

三、总结

内马铁路通过采取属地化各项措施,以优秀的安全环水保管理,完美打造了“百年工程”,全方位带动了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国门,为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运营管理在非洲地区的落地生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点亮了“中国质量”的金字招牌,实现了中肯“硬联通”和中肯民心的“软联通”,受到了工程各利益相关方及肯尼亚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

参考文献:

[1]郭宪波.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04):123-126.

[2]陈春.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6):17+19.

[3]宁勇.基于大数据的铁路安全管理指数预警分析及应用[J].铁道技术监督,2019,47(0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