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肝硬化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雯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硬化护理中心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肝硬化的患者,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预防方案》中该疾病的诊断标准。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随机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再原有药物基础上针对性的护理中心干预,回顾相关信息。结果:两组的评分在护理前无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低于与随机组(P<0.05).观察组预后显著与随机组。结论:肝硬化患者在行日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预感,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病情,显著改善患者的生产质量。

【关键词】肝硬化;护理;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02-02

前言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后期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状死亡,其因危机患者生命而受到临床的重视。临床上在积极治疗该疾病的同时,其护理的工作也不容忽视的,借助本研究对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以分析到最佳的护理方法,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肝硬化的患者,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预防方案》中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都在30~70岁之间,平均(48.5±4.5)岁;病程5天至8年,平均(3.0±8.0)年;病毒性肝硬化30例;酒精性肝硬化70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治疗均为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几多方面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2.1对照组用常规的护理

(1)适当活动,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负担,有利肝细胞恢复。(2)给予高热量、易消化、无刺激的软食,选用优质蛋白。适量脂肪,限制动物脂肪的摄人,补充维生素,有肝昏迷先兆时应暂禁蛋白质,有腹水者应给少盐或无盐饮食。(3)黄疸可致皮肤搔痒,应避免搔抓皮肤,定时翻身,清洁皮肤。(4)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并告知口服药研碎服[2]。

2.2观察组用护理中心理干预

(1)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积极主动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2)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正确运用鼓励、安慰、解释、保证、指导、暗示等支持性治疗方法,以解决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3)做好家属的工作,取得家属配合与家属配合,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同时要详尽地向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情况,取得家属的配合。要求病人家属以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病人,并告诉家属在探视时讨论话题不要集中在病情上,家庭成员要理解病人,多探视病人,不要露出厌烦、恐惧情绪。(4)加强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语言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其中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药物的用法、用量及副反应、服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饮食治疗方法、疾病传播途径。(5)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加强病友之间的相互教育,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保持足够的睡眠。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长期治疗、营养支持和合理用药等的重要性,并给予指导说明。使病人改变有关疾病的错误观念,教会病人及家属实施消毒隔离措施,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3]。

2.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表社交活动、日常生活、心理状况等进行统计,其中生活质量的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越高[3]。

3.结果

经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1.3)天,社交活动评分为(3.6±0.3)分,日常生活评分为(1.5±0.3),心理状况评分为(0.98±0.2)分;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6±1.3)天,社交活动评分为(3.8±0.4)分,日常生活评分为(1.8±0.5)分,心理状况评分为(1.6±0.1)分;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以及社交活动、日常生活、心理状况等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论

肝硬化患者心理异常原因:(1)生理原因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肝硬化病人肝功能严重受损,肝脏对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灭活作用减弱,而儿茶酚胺是调节情绪变化的主要激素之一,结果造成病人行为、性格反常。(2)疾病长期折磨肝硬化迁延不愈,随着肝功能降低,症状更为突出,患者往往担心发生出血、肝性脑病等症状,有些病人担心癌变。目前国内对肝硬化无特殊治疗方法是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的直接原因,特别是病友的死亡等突发事件往往成为一种恶性刺激引起病人情绪恶化,这些病人过分关注病情变化。关注每次化验结果。(3)社会及家庭角色改变肝硬化病人的长期患病,使病人的工作、劳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家庭生活及婚姻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年人,正是干事业、照顾子女的时候。他们的社会角色与患病角色形成大反差,对病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4)自卑心理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肝硬化缺乏了解,对病人存有恐惧,歧视病人,致使病人产生自卑情绪,感到人际关系紧张,有的甚至要求保密治疗,这些是造成强迫症状、敌对心理的重要原因[4]。(5)求助心理肝硬化病人由于长期患病,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导致求助心理上升,希望得到家属、朋友、医务人员的爱护、同情、怜悯,而他们的种种需要往往因为疾病原因及不被理解而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挫伤病人自尊而使病人倍感失落。(6)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正值医药卫生改革制度,病人自己承担医疗费用增加是使病人产生抑郁、焦虑以及敌对心理的重要因素。调查中30%为自费病人,70%的住院病人提出经济问题是其主要住院顾虑[1]。

综上所诉,肝硬化患者在行日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预感,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病情,显著改善患者的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玉婷.心里干预防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11期.89-91.

[2]冯秀娟.试论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心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09期;106-107.

[3]刘玉华,王艾宁.个体护理干预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折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试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年11期;23-25.

[4]陈携琳.心理干预在肝硬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1期:56-57.